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传统工艺如何高质量传承发展?“小红绣”“十八匠”现场“献计”

发布时间:2022-09-09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讯 (记者王晶、通讯员鄂文旅)“2020年我们的材料包在淘宝销售,至今已有超过10万人使用我们的材料包学习刺绣,并绣制礼品。我的非遗创业经历说明:只有大环境的认同和传承,刺绣这门技艺才能自力更生。”9月8日,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小红绣品牌创始人彭肖肖一席话引起相关部门、非遗传承人代表、高校学者热议。大家认为,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才能推动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

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委日前发出《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深化推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目前,湖北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传统工艺项目224项。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叶洪光认为,传统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最具实践性的一部分,传统工艺在培育传统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身为家族第六代刺绣传承人,彭肖肖的母亲是大冶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小红。“手工类非遗技艺不能一味自卖自夸。”彭肖肖说,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是我们产品设计最重要的核心。“消费者在小红绣可以参与到设计或者刺绣过程中,千针万线总关情,通过个体的体验,刺绣才能真正地走入生活,织入人心。我们研发设计了许多零基础刺绣材料包,拍摄了非常详细的刺绣视频课程,希望打破刺绣高难度的刻板印象,让大家都可以想绣就绣。”

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执行站长许小兰,也是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她多个头衔背后是聚焦漆艺活态传承、创新非遗发展模式的丰富实践:践行了“非遗传承+职业教育”的模式;建立了荆作·楚生活和漆生活品牌,设计了“琴、食、茶、书”系列大漆产品及文创衍生品;形成了全国漆艺传承人、企业和高校的联动提振。座谈会上,许小兰建议我省支持荆州建设世界漆艺之都,支持工匠小镇建设,夯实楚式漆艺的学术高度,推进漆产业的振兴与发展。

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非遗保护工作系统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贯彻落实10部委《通知》精神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六个注重”:注重守正创新、注重人才建设、注重科技应用、注重跨界融合、注重产业对接、注重平台搭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会同省教育厅等部门广泛征求和吸收各方意见,研究制订具体落实措施,推动湖北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

上一篇:李荣灿在神农架林区调研
下一篇:早发现 早干预 早帮扶——松滋三条通道防返贫阻致贫观察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