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后湖管理区组织收割机在虾稻共作基地收割虾稻。 (资料照片)
农民走在丰收的田埂上。 (本栏图片均由视界网 吴燕军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9月7日,一款名为“虾乡稻”的生态大米登上武汉天河机场航班,至此,每一位乘坐东方航空的旅客,将品尝到来自江汉平原的美味。
位于潜江的湖北虾乡食品公司是这款大米的供应商。
今年7月,虾乡食品公司与东方航空公司达成采购意向,按照每天一吨的供应量,保障其空中餐饮服务。
“坚守了10年,潜江虾稻终于被大家认识。”该公司董事长刘军感慨地说。
10年前,由于潜江小龙虾市场火爆,与之相伴而生的水稻被“忽视”,这种近乎天然的虾稻往往被当作普通稻谷卖给粮库,市场价值和生态价值明显被低估。
看好“虾稻”发展前景,刘军于2012年创办虾乡食品公司,经过多年努力,昔日被“贱卖”的虾稻已成为大米“新贵”,最高售价每公斤达到27.2元。今年上半年,虾乡食品公司销售额达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
■ 好米藏在闺中无人识
走在虾乡食品公司水稻基地,田间竖着“长期不打药”的牌子,这也是刘军一直坚守的底线。
刘军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虾稻”最具竞争力的,正是它天然无公害的品质。
10年前,刘军从事的是化肥农药生意,天天在田间地头,与农户打交道。
2006年6月,稻飞虱出现全国性大爆发,潜江也未能幸免。
为了把虫害压制下来,农民每天频繁喷洒农药。在积玉口镇宝湾村一次走访中,刘军发现,这里的农户将田块分成两部分,一块喷施农药,一块则采取直接灌上水,将水稻淹没,待虫害过去再补种。
同样的田块,为何区别对待?
细细询问,原来,喷施农药的田种出来的稻子是对外销售的;而另一块田是自种自吃。
农户的举动,让刘军触动不小:农民尚且都有无公害的意识,未来生态食品的前景广阔,而农资生意可能会越做越窄。
刘军动了“转行”的心思,可一直苦于找不到好的项目。
2012年,虾稻共作模式在潜江逐渐兴起,虾稻共作田里种出的生态大米,达到天然无公害标准。然而,在潜江,虾稻的生态价值并没有被人认识,大多数被当作普通稻谷卖给粮库或小型加工厂。那时,潜江从事大米加工的企业不少,但专门发展“虾稻”加工的寥寥无几。
刘军认为时机来了:加工潜江虾稻米,创生态大米品牌。
当年,湖北虾乡食品公司正式成立,创立“虾乡稻”品牌。
■ 高价订单激励农民改良品种
原本以为,只要是生态的产品,一定会卖得很火。
没料,两年下来,经营并不顺利。
有人告诉刘军:虾稻加工出来的米,生态是生态,就是口感差。
虾乡食品公司与周边农户签订订单,品种采用的是常规杂交籼稻“丰优22”。
要想让市场接受,必须从改良品种开始。2013年,刘军千方百计从省农科院引进了一个新品种,米质口感细腻,香气怡人,经过市场测试,反响良好。
没想到,新品种在推广过程中,却受到了阻力。
“生长周期较以前的品种多了20天,影响投放虾苗的时间。”有些农民抱怨。
随着小龙虾价格持续走高,一亩田的收益八成来自小龙虾。在比较效益驱动下,农民普遍存在“重虾轻稻”的想法。不少农民直言不讳:看中的就是小龙虾的丰厚效益,稻子只不过是“附属品”。
无奈之下,刘军决定用高出市场近一半的收购价激励农民种植。逐云合作社与虾乡食品公司合作,种苗、技术由公司免费提供,在国家粮食保护价基础上加价收购。合作社负责人龙云表示,一般市场价一块多,公司两块多收购,农户积极性较高。
为了让更多农民愿意种植,刘军派出技术团队,进村入户,跟农户讲解技术,说明道理。
尽管如此,潜江本地的收储仍然有限,刘军将订单拓展到公安、监利、枝江等地。
目前,虾乡食品公司推出3种订单种植模式,订单种植面积迅速增至12万亩以上,其中潜江市外约5万亩,链接合作社、农户逾6000家。
■ 一个月完成全年的“商超额度”
随着虾稻共作模式不断成熟,2018年前后,潜江市政府提出,虾与稻,两大特色双轮驱动发展,并出台一系列具体措施和扶持政策。
乘着政策的东风,虾乡食品公司迎来了发展高峰期。
刘军介绍,潜江市共建共享“潜江虾稻”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宣传登上了央视。
2019年,武商集团向全省征集优质农产品,“虾乡稻”作为潜江虾稻的代表入围。
按照武商集团的规定,入场的大米产品每年保底销售额为120万元,每公斤售价不低于8元,否则“末位淘汰”。
消费者到底认不认可“虾稻米”?起初,刘军心里很忐忑。一个月后,业绩出人意料:销售额达到180万元,超过全年目标。
此举大大增强企业信心。2020年,“虾稻米”成功挺进广东、广西,进入多家连锁超市。紧接着,“虾乡稻”系列品牌大米又进入广州、上海等地超市,每公斤零售价最高27.6元,均价15.6元,比普通稻米价高出数倍。
今年,“虾乡稻”入选航空特供食品,凡是从武汉天河机场起飞的东方航空航班,飞机餐用的都是“虾乡稻”大米,为潜江虾稻走向世界开辟了新的营销之路。
来到潜江大型餐馆就餐,菜品上完,服务员会端一个煮饭锅,一瓶矿泉水,还有一袋一斤装的“虾乡稻”大米。现场展示,十几分钟后,香气弥漫整个房间。
广告“卖”入餐馆,还“卖”入家庭。一款“月光宝”米桶,专为年轻家庭设计,米桶里装了30袋半斤装大米,一家三口食用刚刚好。此款“月光宝”一上市,订单就达5000个。
从藏在深闺到被人熟知,“虾乡稻”走过10年,正朝着品牌之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