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瓦仓大米告别“看天吃饭”

发布时间:2022-10-27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远安县洋坪镇三板桥村水稻丰收,满地金黄。(通讯员 周星亮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李墨 通讯员 牟永如 王丹

今年,我省经历60年来罕见的持续高温干旱,秋收面临巨大挑战。

地处鄂西的远安县,却是这样的风景——

秋收时节,远安县洋坪镇三板桥村,千亩水稻成熟,满地金黄;收割机轰隆,加大马力穿梭田间,饱满的稻穗颗粒归仓。

这里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瓦仓大米”的主产区。“水稻产量呈上升趋势,增收已成定局。”远安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李明亮介绍,今年,该县水稻种植面积从9.3万亩增至9.5万亩,稻谷产量与种植面积同步提升。

山泉浇出优质稻

“青岗泥,冷浸田,瓦仓米,香又甜。”在远安,这首歌谣家喻户晓。

《远安县志》记载,远安盛产大米,特别是茅坪场镇瓦仓村,盛产优质稻。瓦仓村位于远安东部,是大革命时期瓦仓起义发源地。

瓦仓村一带稻田土壤深厚,质地为青岗泥和高岭土,常年山泉水灌溉,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优质大米种植。“见之色如白玉,闻之清香扑鼻,食之香滑软糯。”在诸多大米中,瓦仓米品质独树一帜。

2004年,瓦仓村人汪宗平买来轻卡车,做起粮食生意。市场知名度不高,优质瓦仓米只能被贱卖。汪宗平很心疼,萌发注册“瓦仓大米”商标的想法。

2008年,汪宗平成立瓦仓村大米专业合作社,带领120名农户试种优质稻。他跑市场、找销路,让“瓦仓大米”一步步走出大山,被市场所接受。

在省农科院支持下,“瓦仓大米”生产实现从种苗到插秧、从田间管理到粮食收购的整合统一,逐步走上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道路,稻米品质大幅提升,先后获得省内外评比的多个奖项。

2018年,汪宗平成功注册“瓦仓大米”地域商标,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水系连网打通“生命线”

远安县洋坪镇丰收家庭农场农场主付春风是茅坪场镇瓦仓村人。2017年,他来到洋坪镇任家岗村,流转水田种植水稻300亩。

洋坪镇紧邻沮河,是远安县水稻主产区之一。该镇副镇长黄治勇介绍,当地疏通、加长沟渠,架设输水管道,从沮河引水入田,缓解灌溉难题。

“引水灌溉,没有操过心。”付春风说,今年他家的水稻未因持续天旱受影响。

远安境内没有大江大河,水系却十分发达。49条中小河流总流程749.89公里,其中,沮河、漳河、黄柏河呈“川”字形分布。沮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水源充足,流域面积1158平方公里,沿线水稻种植面积7万亩。

不过,沮河、五里河、龙潭河等属山区性河,河道弯曲狭窄、纵坡较大。过去,河流没有整修,杂草、淤泥堵塞河道,一到汛期,村民提心吊胆。

2020年7月,远安“全国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获批,总投资3.78亿元,推进河道清障、疏浚、岸坡整治、湿地改造。远安安排2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和1.25亿元地方债券,配套建设水系连通工程,畅通水系“毛细血管”71.54公里。

远安县水利局局长张明忠介绍,沮河、五里河、龙潭河、鹿苑河等水系连片成网,灌溉能力显著增强。

集约种植提升抗险能力

茅坪场镇瓦仓村是“瓦仓大米”核心产区,种植4000多亩稻田。该村地处丘陵,多数稻田在山腰,灌溉靠山泉和积累雨水。

湖北瓦仓谷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瓦仓村合作社负责人边忠海,管理1800亩稻田,涉及数百农户。“过去,村民种田单打独斗,遇到大旱,要么争水打架,要么无水绝收。”边忠海说。

今年旱情吃紧,泉水断流,坡上的稻田与坡下蓄水池落差80多米,村民束手无策。关键时候,瓦仓谷香公司出资购买9台抽水机,把水管从蓄水池一路铺到田间地头。其中,一台价值160多万元的大型抽水机,可抽水100多米高。

“远水解近渴,只有合作社能办到。”边忠海算账,每亩稻田收入1000多元,农户别说花钱买抽水机,就连每天抽水产生的四五百元电费都难承担。

“所幸抽水灌溉及时,今年没因干旱放弃一块田!”田埂上,边忠海十分兴奋。

小农户,大合作。湖北瓦仓谷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宗平介绍,该公司在瓦仓村组建专业合作社,提供种子、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加工、品牌包装、销售。合作社里有大批家庭农场主,农场主再带动一批农户。“这种模式既实现农业规模种植效应,又降低农户‘看天吃饭’风险。”汪宗平说。

目前,瓦仓谷香公司在远安县茅坪场、洋坪、旧县等产粮大镇的24个村,培育优质稻种植大户49户,发展连片水稻种植2.5万亩;辐射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水稻种植超过5万亩,约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


下一篇:安陆22万亩土地托管收获“三赢”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