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林自由奔跑的罗田黑山羊。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毅 柯利华 通讯员 熊庆 陈钦
一只黑山羊,能做多大产业?
去年2.3亿,今年翻番,10年力争将综合产值做到100亿!这是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
在大别山腹地罗田,一只80斤毛羊仅卖2400元,但通过名羊公司加工,进入盒马鲜生供应链,一只羊却能实现综合价值5000元,翻了一番。
“我们找到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金钥匙。”名羊公司负责人刘锦秀笑着说。
好山养好羊,叫好不叫价
刘锦秀被人们称为“大别山牧羊女”。2003年,她返乡养羊。2007年,她成立锦秀林牧合作社,带动罗田及周边县市1.5万农户养羊脱贫。2011年,她创立名羊公司。
罗田生态好,好山好水养好羊。刘锦秀说,“我们的羊栖山林、食百草、饮山泉,味道就是不一样。”2009年,罗田黑山羊拿下无公害认证,2022年,罗田黑山羊取得有机认证,刘锦秀细心呵护黑山羊品质,就想卖个好价钱。“只有羊值钱了,农户养羊的收入才能多起来。”
让刘锦秀苦恼的是,市场好像一直在跟她闹别扭。
最开始,刘锦秀只卖毛羊,挣不了多少钱。2007年,她开始向餐馆供应白条羊。可餐馆只求实惠,不讲品质,利润还是低。
为了取经,刘锦秀还去了趟日本。回来后,学着把羊肉分成几份,挂上商标牌,装个竹篓子,可市场并不认可。
没办法,刘锦秀又打起了团购的主意。她设计了红色大礼包,里面装上羊腿羊排,做节庆礼品生意,但量不够,价钱也起不来。
是不是本地客户消费能力不行?2014年,她通过黄冈的餐饮企业,把羊肉卖到了北京的分店。可路途遥远,只能冷冻运输,价格也不理想。
2017年,她又把大礼包摆进武汉的大超市,仍然铩羽而归。
办法想尽,业务却一直不温不火。2018年以前,名羊公司的年产值长期在5000万元左右徘徊,屠宰量近2万只。
借力新零售,融入价值链
2018年9月,刘锦秀到武汉出差,被一家叫盒马鲜生的超市吸引住了。
进店参观才知道,盒马是以数据和技术驱动的新零售平台,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有几百家门店。看着货架上包装精美的各种肉类和身边熙熙攘攘的客流,刘锦秀突然意识到,只要能进入盒马,她就能接触到一直苦苦寻觅的消费者。
进入盒马并不容易,犹如鲤鱼跃龙门。
以加工环节为例,名羊公司原来只需要将冻肉分解成羊腿、羊排即可售卖,盒马的标准则精细多了,达不到要求根本不允许上架。
生产厂长周攀峰说,最初他们接到“羊元宝片”的派单时,全公司都不知所措:这是羊的哪个部位?要怎么切?一番请教,原来是羊的小腿肚肉,要在冷鲜状态下剔膜整形,最后切成厚度在2.5毫米到3毫米之间的肉片,一盒重量控制在160克,并用气调包装。
要求也很严苛。盒马每天下午根据当天销售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后下订单,品种、数量和供应门店天天都在变化。名羊公司接单后,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必须在48小时内完成冷链屠宰和加工,并配送到指定城市。
为了达到盒马的生产要求,名羊公司投入3000多万元改建10万级净化标准车间,购买切片机等进口设备,建成多条全自动气调包装生产线,专门培训员工。为了解决物流问题,刘锦秀亲自跟车跑遍每条供应线路。
艰苦努力赢来丰厚回报。羊肉在盒马卖出了刘锦秀想都不敢想的价格,一盒羊元宝片能卖到68元,还很走俏。
去年6月,名羊公司成为盒马全国合作伙伴,“锦秀羊”系列产品多达40余种,进入北上广深等全国20个省300家门店,高峰期每日销售2万余盒。
完善产业链,吃净“一只羊”
盒马是个好老师,教会了刘锦秀很多东西。
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产品。春夏人们爱户外活动,要多生产羊肉串、法式小排等烧烤类产品;秋冬讲究进补,羊肉片、羊蝎子这类火锅和炖煮类产品受欢迎,“产品对路了,羊肉四季都能俏。”
今年以来,名羊公司已接订单3.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
市场打开了,名羊公司屠宰量也呈爆发式增长。2021年达9万只,今年预计超过20万只。
分散养殖已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今年6月,由罗田县平台公司投资的养殖基地项目动工,建成后将租给名羊公司经营,主要用于对3月龄羊进行集中育肥。基地一年可养羊10万只,还配套了科研中心、饲料厂、有机肥厂和羊博物馆。
刘锦秀介绍,养殖基地规划要建10个,将推广到整个大别山区,年养殖量达到100万只。
在她看来,集约化养殖可以满足公司标准化生产的需要,还可以大大减少对山林草场的损耗,防止因为产业发展而破坏生态,同时推动产业链向生态饲料和高档有机肥延伸。
延伸产业链,名羊公司已开始着手布局。羊胎素面膜、手术羊肠线等系列高价值衍生品正在酝酿开发之中。
突破技术瓶颈,名羊公司深度与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推进品种改良、产品锁鲜等定向技术研发。“如果我们的锁鲜技术能做到一个月甚至更长,我们可以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布点。”刘锦秀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黄冈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特色品种多样,仅地标优品数量就多达92个。但黄冈农业大而不强,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相关产业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等指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的不多。
如何让大别山里的名优农产品融入现代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近年来,黄冈以龙头企业拉动延伸产业链、以特色产品提升价值链、以电商仓储物流串起供应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让越来越多的地标优品跳出大别山,走向全国。《黄冈观察》今起推出“看地标优品走出大别山”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