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让清泉奔涌鄂北大地——近50岁的引丹渠迎来大提升

发布时间:2022-12-02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引丹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程施工现场。(通讯员 苏江华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张源 通讯员 李雯艳 黄嘉欣

党的二十大报告摘要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新闻故事

旌旗猎猎,机声隆隆。

11月1日,位于老河口市薛集镇余起营村的引丹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程施工现场一片喧腾。

“这段渠已经15年没通过水了。”项目法人代表沈涛说:“大家抢晴天、战雨天,电灯下就是白天!”该项目自9月21日开工以来,已完成投资1.2亿元。

时光荏苒 传承斗争精神

北有红旗渠,南有引丹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鄂北“十种九不收,滴水贵如油”。“年均降水800毫米,年均蒸发1200毫米。”襄阳市引丹工程管理局局长后开龙说。

为彻底解决鄂西北水资源短缺问题,1969年开始,湖北省委、襄阳地委决定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老河口成为引丹渠工程的第一站。18万建设者用5年时间,靠锹挖、人抬、肩挑的原始技术手段,建起68公里的引丹大渠和1800余公里的干渠、支渠。

后开龙回忆,那个年代,斗顽石、战塌方,危险重重。1972年7月1日突降暴雨,山洪灌进隧洞。洞内两三千人正施工,紧急营救,仍有62人献出生命。整个工程,前后牺牲100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他说:“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引丹大渠精神,就是‘斗争精神’最好的体现。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斗争精神’不能变!”

在引丹大渠水流的滋润下,引丹灌区的粮食产量占襄阳市1/3,为全市农作物抗旱保丰收作出重要贡献。时至今日,引丹灌区仍是襄阳市覆盖面积最大的灌区,肩负着老河口市、襄城区、樊城区、高新区以及襄北农场共计160万亩农田灌溉,和区内132万人、180万头大型牲畜饮水安全任务。

丹渠助力 应对大旱之年挑战

11月1日,老河口市竹林桥镇梁曹洼村村民谷小秋,站在自家刚收割完的稻田边,悬着的心终于安稳了:200亩水稻喜获丰收,亩产1200斤以上。

沃野里,饱满充实的稻穗四处可见,大型收割机在稻菽中穿梭,一茬茬水稻卷入收割机,割稻、脱粒、装车一气呵成。

由于夏季遭遇严重干旱天气,谷小秋一家人一直担心粮食减产。引丹工程灌溉,保证了粮食稳产增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她说,“听了这句话,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有种粮补贴,有资金扶持,有技术引导,我们一定撸起袖子加油干,让中国碗盛满中国粮。”

与谷小秋同样充满干劲的,还有竹林桥镇时利和家庭农场负责人范喜军,他带领村民种植的420亩水稻,战胜旱情考验,每亩纯收入约1000元。

老河口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毛玉亭介绍,今年旱情期间,老河口市通过多种渠道保障了农业灌溉用水,同时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机械化工作水平,确保了粮食稳产丰收。目前全市17.8万亩水稻总产达到11万吨。

提升改造 守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老河口市粮食丰收,引丹渠功不可没,但历经近50年风吹雨打,引丹灌区存在淤积、老化、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部分干渠、支渠淤塞,最久的一段已有30年不通水。”沈涛说。

9月21日,引丹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开工。该项目总长度138公里,一期投资5.59亿元,改造内容包括推进灌区范围内干渠及渠系建筑物配套改造,基本建成覆盖灌区的信息感知网和高速安全的新一代灌区水利通信网等,已被纳入全国“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范围。

在施工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20余个作业面同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500余人、机械设备78台套。截至10月底,已完成投资1.2亿元,实施渠道整治超30公里、渠顶道路改造超11公里、渠系建筑物整修44座。

“改造完成后,可改善灌溉面积85万亩,恢复灌溉面积20万亩,灌溉保证率可达85%,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4亿公斤,新增粮食收入1.5亿元。”后开龙表示。

群众感言

这几年,在党的惠农政策有力支持下,个人收入水涨船高,还购买了大型机械、扩大了种植规模。村里以前不好走的山路变成了水泥沥青路,以前的撂荒地改造成了高标准农田,大家伙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一名最普通的农民,我们将继续踏踏实实种好高产粮、优质粮,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老河口市竹林桥镇刘岗村村民刘传富

上一篇:来凤县“田园课堂”助推乡村振兴——村寨建党校 田间变课堂
下一篇:省农信联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生根 当好3万余新型农业主体主办银行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