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一起干 一起赚——随州五个村的产业振兴故事

发布时间:2022-12-28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随县澴潭镇打造农文旅结合的油茶种植基地。(视界网 高峰 摄)

随州香菇端起了当地30万百姓的饭碗,全产业链产值达300亿元。(视界网 李文军 摄)

广水市驼子村乡村合作公司发展八大产业助农增收。(视界网 熊熙 摄)

随县是全球三大蕙兰主产区之一,野生蕙兰存量1.2亿株,占全国80%,兰花产业带动5万人就业。(视界网 江开军 摄)

广水市太平镇猫子湖村村民在整理包装本地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吉阳大蒜。(视界网 熊熙 摄)

阅读提要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关键要抓好市场主体培育。

紧扣“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定位,随州将创办乡村合作公司作为抓手和载体,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村民共同参与、共享发展。

场院会、湾组会、板凳会开起来;办公司,链利益,产业强起来。厚植共同缔造理念,随州先后涌现出200余家乡村合作公司,带动农民一起干、一起赚。

希望的田野上,产业之花、富民之花、幸福之花次第绽放。

随县草店镇金锣山村——

乡村客栈开起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钰杨 通讯员 阳斌

门前小桥流水,屋后青山巍峨。12月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随县草店镇金锣山村碾子湾金家沟客栈,饭菜香气扑鼻而来。

金锣山村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村,村民主要从事香菇种植。2016年,村集体收入不足5万元。2017年,刘志兰接任村支书,在村里做了40多年村干部的她,决心让村里的乡亲们“家家有事做、人人能赚钱”。

这些年,金锣山村开办起了乡村合作公司,发展了果蔬、苗木、中药材、青蛙等多个种植养殖产业。“今年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50万元。”刘志兰说。

乡村合作公司增强了村民的市场意识。今年,村里开展“三清两建一提升”工作时清理出一处废旧仓库,不少村民提议,把仓库改成客栈。

“村集体出资,大家一起出力,挣的钱都是咱们自己的。”今年8月,金家沟客栈如期营业。客栈由村集体出资80多万元,碾子湾13户村民全部参与经营。村民们有的负责炒菜,有的负责煮饭,有的种水果、蔬菜,负责提供食材。

“我一天给客栈煮两顿饭,用的就是自家土灶,顾客都喜欢吃我煮的锅巴粥。”75岁的潘红玉家住客栈边,负责做饭,米由客栈提供,一餐工钱30元,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

村民刘清平是村里的香菇种植大户,负责给客栈供应香菇,“今年我在家里种了2万袋香菇,一部分供给客栈作为食材,另一部分卖给游客。预计今年收入有10多万元,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

村民彭杰宝在客栈附近经营猕猴桃种植园,还没到过年,他家的猕猴桃便销售一空。

刘志兰介绍,金家沟客栈开业以来每月纯收入有1万多元,每户村民一年最少可增收5000元。

看到商机,刘志兰计划流转村里闲置的四间房屋,开办具有本土特色的民宿,给游客提供吃住玩一条龙服务。

广水市马坪镇柏林村——

“豆腐作坊”又飘香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小萍 通讯员 彭晓华 刘冬

岁末寒冬,广水市马坪镇柏林村豆腐坊内,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整齐摆放,香味四溢。

柏林村豆腐制作历史悠久,村碑咀湾是远近闻名的“豆腐湾”,鼎盛时期,全湾58户村民家家户户做豆腐、卖豆腐。

伴随时代变迁,农村大量人员外出务工。柏林村豆腐产业受到冲击,全村做豆腐的村民减至11户。

柏林村紧邻广水市月光海景区,过去村集体产业薄弱。如何重振产业、发展乡村,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彭先翠思考的问题。

“做豆腐是个季节活,得想办法延长生产时间。”

“村里可以成立一个豆腐作坊,收购村民的豆腐加工成各种产品售卖。”

……

在一场又一场的板凳会上,共识逐渐形成,4名群众主动拆除影响环境的圈舍、厕所。

今年1月,柏林村成立乡村合作公司——广水市金林拥翠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公司租用、改造村民房子,购置烘干机、真空包装机等设备,成立豆腐作坊。作坊收购村民富余产品,加工成各种豆制品,统一包装对外销售,着力打响柏林村豆腐品牌。

作坊新建,缺人缺物。村民李景强应邀,欣然入驻,义务指导生产;“豆腐湾”村民拿出各式器具,免费供作坊使用。

受益于月光海景区开发利用,到柏林村的游客日益增多。村庄乘势而上,打造库区生态走廊·柏林村“豆腐湾”项目,计划新建神农犁、黎齐堰、豆品汇等景点,着力为游客提供绿色健康食品和沉浸式乡愁体验。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50个,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

今年以来,广水用共同缔造的办法,打造乡村合作公司,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三资”闲置、农民就业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关庙镇铁城村、骆店镇陡坡村、广水街道土门村等一批软弱涣散“空壳村”,蝶变为干群同心“示范村”。

曾都经济开发区周家寨村——

共享鱼塘 鱼跃人欢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钰杨 通讯员 张立 徐凡景

“一、二、三——加油!”

12月11日清晨8点,寒风凛冽,随州市曾都经济开发区周家寨村五组共享鱼塘旁,欢呼声阵阵。今天村里捕鱼,湾里壮劳力都出动了,不少看热闹的村民站在塘边加油鼓劲。

“这几年鱼越来越大,今年最大的鱼有29斤,是1米多长的大青鱼。”村民们聊得火热,双手抓鱼一刻不停。

按照村民们提前约定,捕捞上来的鱼按大小合理搭配,以门牌号为单位分成68份,每家每户派代表抓阄领鱼,现场体验“拆盲盒”的快乐。

万方大堰为何成了村里的共享鱼塘?村党支部书记钦春兰介绍,这口堰塘曾经承包给养殖户养鱼,但因管理不当、胡乱投肥投药,堰塘成了“污水缸”,村民意见很大。

2005年,村里收回堰塘承包权。经过村民共商共议,由五组村民每户每年出资50元购买鱼苗,年底大家一起分鱼。村民推荐的4名老干部、老党员和村民代表负责日常管护。

2009年,村里争取政策资金对堰塘进行彻底清理,堰塘面积和水质大幅提升。经过几年的循环放流,年底收获的鱼个头大、品质好,吸引不少人前来问询。2020年,村里集体决策,每年劳动节、国庆节等重要假期对外放钓,收益用于鱼塘维护。

有游客垂钓的收入后,村里将以前收取的鱼苗费退还给村民。今年,共享鱼塘共结余2000多元,村里商议着新采购些鲫鱼、草鱼、胖头鱼。

村里路面平了,水沟清了,风景如画。钦春兰打算成立乡村合作公司,与城投公司合作,盘活村集体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里每一项改变都是在质疑中起步,在参与中推动,在欢喜中收场。共同缔造,让幸福生活锦上添花。”

广水市郝店镇铁城村——

“彩桃之乡”做活桃经济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钰杨 通讯员 彭晓华 王剑

晶莹剔透的玻璃罐里,亮澄澄的黄桃泡在糖水中,瓣瓣饱满,在直播间灯光下格外诱人。

“这是咱们村的黄桃制成的罐头,尝一口甜到心里,喜欢的宝宝们赶紧下单。”12月12日,沿着一条平整亮丽的观光公路,走进广水市郝店镇铁城村三颗桃合作社,村民王英正在电商平台上推荐“彩桃之乡”黄桃罐头。

“最近销量不错,一个月卖出了2000多件,销往全国各地。”郝店镇铁城村乡村合作公司总经理闵杰,在货品仓库里忙着核对订单、清点发货。

郝店镇铁城村山场资源丰富,是远近闻名的彩桃之乡,有桃林3000余亩,种植胭脂红、苹果桃、黄贵妃、秋雪等20多个品种,年产鲜桃180万公斤,产值近2000万元。

去年5月,郝店镇铁城村成立乡村合作公司——广水市彩桃之乡运营管理公司,注册商标“彩桃之乡”,开发出黄桃罐头、黄桃酒等多种产品。

铁城林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军是村里的种桃大户,以前鲜桃大量上市时,总有桃子积压折损,让他很头疼。今年,不仅当季鲜桃卖得俏,余下的桃子也被统一收购运往工厂进行深加工,合作社比去年增收200多万元。

“桃经济”火了,村民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铁城村党支部书记程义泉介绍,乡村合作公司成立以来,带动村民就业超300人,全村人均增收400元。

“采摘季帮着摘桃子,现在就在仓库搬货发货。”村民邓华潮在家门口务工,每天能挣一百多元,一年下来有近万元收入。

“我们从浙江引进了产学研基地项目,今年年底即可开门迎客。”郝店镇党委书记朱建强表示,将持续探索桃类产品深加工,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形成“桃经济”片区,吸引更多客人来感受“多彩桃乡”魅力。

在随州,盛产黄桃罐头的还有随县洪山镇。洪山镇文旅资源丰富,拥有西游记公园、琵琶湖、云峰山万亩茶园等一批市级重点A级景区,是随州文旅型镇域“小老虎”。该镇拥有11家罐头企业,主要生产黄桃罐头、橘子罐头、梨子罐头,依托本地丰富的林果资源和旅游资源,洪山罐头成为游客必选“伴手礼”。目前,该镇正在开挖500亩的黄桃基地,推动赏花、采摘、罐头加工农文旅融合发展。

随州高新区淅河镇光化村——

辣椒红 日子火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小萍 通讯员 张琴

“一罐难求,预售期15天!”今年“双十二”期间,品源(随州)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产的“菇的辣克”香菇酱在抖音直播中需要提前预售。

“双十一、双十二都卖断货了,公司正着手增加设备扩产。”公司副总经理张涛介绍,“菇的辣克”香菇酱在抖音直播间一个小时最高可以卖100万罐。

好产品离不开好原料。制作香菇鲜椒辣酱的辣椒来自随州高新区淅河镇光化村。

曾经,光化村缺乏像样的产业,是集体经济空壳村,村级发展矛盾重重。随州市人大常委会等驻村帮扶单位牵线搭桥,促成品源公司与光化村乡村合作公司开展“订单农业”合作,建设130亩辣椒种植示范基地,品源公司免费提供种苗、技术指导与品控,待辣椒成熟后以高于市场价20%进行收购。

“村集体只用出土地和人力,前期投入成本大幅降低,辣椒种苗、技术等都得到保障。同时,公司兜底采购,解决了农产品种植中销售难这一最大的风险。”淅河镇司法所所长、光化村党支部书记孙建军说。

今年春季,翻整一新的土地全部种上品源公司与湖北省农科院共同研发的“鄂椒帅亮一号”辣椒。如今,辣椒基地已实现营收81万余元,预计全年可达120万元,村集体经济将创收50余万元。通过产业带动,附近60余名脱贫户、边缘户等通过务工、流转土地等,每人每年预计可增收1.2万元左右。

淅河镇镇长叶萌表示,该镇将依托随州高新区规上企业多的优势,结合乡村合作公司平台,继续深化“以企带村”“企村联动”,在全镇9个村发展“订单农业”,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

品源公司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壮大“订单农业”规模,在随州多个乡镇分步建设辣椒、生姜、大蒜等辅料基地5000亩,并配套建设5万立方米冷藏库,不断做大“香菇+”“辣椒+”等文章,助力更多乡村实现振兴。


下一篇:艺术设计赋能乡村振兴 大学师生助力乡村微环境改造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