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文凯 通讯员 覃丹
从周启本的打垱改田,到覃祥官的合作医疗,再到英子姐姐的网络助学。
承土家文化蕴含的强大“互助”基因,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强化红色互助传承。
2022年3月,长阳出台《红色互助实施方案》,6月发布“长阳红色互助”志愿服务品牌,密织教育、医疗、养老、产业、文化、精神“红色互助六张网”,高标准推动“幸福长阳 共同缔造”。
元旦前夕,农村新报全媒记者走进长阳,一探这里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气象。
文化互助文明兴
“绿水青山作邻居,开门看山又看江……”冬日暖阳刚落下,龙舟坪镇三渔冲村村民广场上,村民们便开始载歌起舞。长阳文化馆文艺骨干卢万年,则隔三差五来这里领跳。
这曲《爱在长阳》,由长阳文化馆编排创作,舞蹈动作均取材于本土生活,简单易学,很快风靡长阳大街小巷,各乡镇、村、社区纷纷邀请文艺骨干上门教学。卢万年就是其中之一,近一年来他已授课40多场、近千人次。
2022年,长阳累计开展文艺骨干队伍培训20期、公益文化培训近百场,惠及3万多名群众,涌现出鸽子花民间艺术团等一大批文艺团体。
暴雨突袭,断枝横路,村里第二天一早就有人清理了;暑期游客扎堆,河边遗留下的烧烤签和塑料袋,当晚就收拾干净了。在高家堰镇木桥溪村,这些变化源于全县推行的“线上家庭文明诚信档案”。只要通过线上管理平台记录下自己的善行善举,村干部审核后就能得到积分,积分能兑换生活用品。
“积分制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村级事务从他治变为自治。”长阳县委文明办副主任陈潇介绍,截至目前,全县统筹136万元县级财政资金,全力保障积分兑换所需资金、物资,累计已审核通过20万积分,兑换超过6万积分。
生产互助产业活
冬日的稻田,少了喧闹,渔峡口镇枝柘坪村一片片高山冷浸田,正在为来年的丰收蓄积营养。
“目前和农户签订了260亩认种订单,共收购农户稻谷42万斤,收购额达105万元,后面还要扩大规模。”长阳枝柘坪泉硒高山冷水米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振华介绍,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形式,推行全托管社会化服务,为农民代种、代管、代销,实现合作社和农户双赢。
如今,枝柘坪通过统一管理种植的大米品质好、市场占有率高,农民平均每亩净利润达2000元、增收超过三成。
在长阳,互帮互助、抱团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增效双提升的画面随处可见。在“湖北盆景苗木第一镇”高家堰,村民将盆景从各家“沿路摆”变为一起“网上拍”,从卖自家的到卖大家的,为疫情防控抹上暖色。
长阳农业农村局局长覃德双介绍,围绕优质粮油、茶叶、现代种业、柑橘、蔬菜、道地药材、畜禽水产七大主导产业,该县以“一员一队”推动生产要素共享、农技人才互联、技术服务互帮、联防联治互助新模式,不断激发三产融合活力。
民生互助福祉多
在长阳城乡,红色互助从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入手,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报团取暖”的民生温度。
教育互助,播种希望。以“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为代表的爱心助学蓬勃发展,为寒门学子募集助学款3076万元,1500多名受助学生考上大学。成立教育关爱促进会,由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捐资,两年来发放优秀教师成长支持关爱资金75.7万元,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大病互助,医路同行。针对重特大疾病患者看病难、因病易返贫等风险问题,探索普惠政策下的重特大疾病慈善救助保障机制,截至2022年11月底,救助大病患者207人,发放关爱金72.53万元。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成立8个专病防治中心、11个重大疾病防治站,启动基层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32名患者得到及时医治转危为安。
老年人活动室、康复理疗室、书画室、日间照料床位,位于湖口社区的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城区老人的新去处。丹水社区探索红石榴互助养老,发动老人“手牵手”、志愿者“搭把手”,让老人平时有人问、难时有人帮、需求有人应、闲时有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