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组织振兴> 正文

[精准扶贫湖北行]大悟柏园村:茶香铸就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5-07-30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柏园村种茶的领路人严四毛(右)

  荆楚网消息(记者瞿祥涛 通讯员帅宝庆 实习生左罗、李丹丹)昔时尽人皆知的贫困村,今日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大悟县三里城镇柏园村依靠茶叶种植打开了致富之门。7月下旬,柏园村村民汪良国对记者说:“脱贫?可以说我们已经致富了。”
  
  柏园村与河南省的信阳市和罗山县交界,是一个“脚踏两省,鸡鸣三县”的边远山村,平均海拔600多米,全村1360人、山场17776亩、耕地1044亩。
  
  15年前,柏园村是个“三无村”:无通电线路、无通车公路、无致富门路。村民靠打柴到集镇换点油盐钱,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村级债务百万元之多。“山大不长财,四季砍柴卖,贫困却无奈,姑娘嫁不来”的打油诗是对当时柏园村的写照。
  
  当时,柏园村有个“知青点”建立的黄龙寺茶场,面积不足80亩,仅生产春茶,每公斤售价160元左右,无品牌、无市场。“几间破房子,满山老棍子,两条瘦狗子,几个老头子,收入填肚子”的“五子登科”顺口溜,是当年茶场的景象。

柏园村的种茶面积超过11000亩

  上世纪末,孝感市的一名企业干部严四毛“下海”,带着30多万元资金来到柏园村,承包了黄龙寺茶场。经过几年的努力,严四毛的茶园面积扩展到600亩,亩产达到50公斤以上,年产值过千万元。
  
  一花引来百花开。在严四毛的示范和带动下,目前柏园村80%以上的农户种茶,农户种植总面积达4600多亩。同时,先后有15家茶叶企业落户柏园村,种茶5800亩。
  
  种茶产业的发展,直接带来村民收入的增加。农户不仅从茶叶企业学习种茶技术,而且采摘的茶叶也可以直接销售给茶叶企业。柏园村人均收入由2004年的1300元增加到2014年的超过1万元,村集体年收入也因此增加到20多万元,全村累计脱贫1100余人。

柏园村茶叶的品牌之一柏园黄龙寺茶

  茶叶企业充分考虑了所在村留守人员的劳动就业,用工优先满足本村村民。据统计,近两年来,茶叶企业在柏园村用工15000多个工日,支付劳动工资150多万元,单个村民仅靠务工一年收入最多的就有近2万元。
  
  作为柏园村种茶的领路人,严四毛说:“柏园村已成为大悟乃至鄂北茶叶第一村。”据了解,柏园村8成农户在集镇或县城买了新房,5成农户有了汽车。
  
  村民汪良国之前生活相当贫穷,而从2009年开始种茶后,一切都改变了。“种了50多亩茶叶,加上在其他茶场做工的收入,我家一年的总收入超过了15万元。我也在集镇上买了新房哦。”汪良国说。

上一篇:[扶贫走基层]通山县板桥村“二次流转”促共同致富
下一篇:[精准扶贫湖北行]建始贫困户陈有才:靠卖兔毛铺就致富路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