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2014年以来,湖北省把精准扶贫与片区攻坚相融合,通过模式创新,全省共解决69.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问题,贫困人口同比下降11.7%。
为进一步激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展现湖北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奔小康的精神风貌。即日起,荆楚网记者深入丹江口、保康、英山、鹤峰等重点贫困县(市),发掘和推介扶贫攻坚一线的好经验、好做法,敬请关注。
周畈村干净整齐的新房子
周畈村的篮球场
周畈村随处可见的茶叶园
周畈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荆楚网消息(记者蒙雪 实习生左罗一承) 一排排整齐的三层小洋房、干净宽敞的水泥路、疏密有致的绿化带、宽阔的篮球场、时髦的台球室······6月23日,记者来到英山县石头咀镇周畈村,印入眼帘的一切让人难以相信这里6年前是脏乱差的深山贫困村。
“6年前,我们村的167户村民都住在山上,住的是土坯房,门前是泥巴路,收入只够填饱肚子,真是穷啊!”周畈村的村支书华林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村大部分家里都有小车开,有15户在武汉买了房,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产业,日子越过越红火了了。”
产业扶贫是关键
2011年起,周畈村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政策,村里实现了“农民下山,产业上山”的发展规划。全村167户村民集体搬迁,从山上搬到了山下,整体规划,建起了小洋房,修起了水泥路;山上种起了产业林,周畈村利用资源优势,种植茶叶、桑树、板栗、中药材,特别是茯苓、桔梗、苍术等名贵中药材,已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也因此成为了大别山中药材的集散地。“以前每年的收入不到一万块,自从村里通过贴息扶贫给我贷了款,种了中药材,现在每年的收入有八九万了呢。”51岁的村民沈中文笑着告诉记者。
思想扶贫是根本
“从根本上改变村民的思想太重要了,也太难了。之前从山上往山下搬迁的时候,很多村民不愿意,就想安于现状,我们村委会下了很大的功夫,才说服这些村民的。”村书记华林向记者感叹到。据悉,周畈村定期还会邀请华中农业大学的教授来村里讲课,教授大家种植技术,为大家的种植产业护航。记者在周畈村看到,村民们随着收入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了起来。篮球场上大家跳起了广场舞,台球室里年轻人打着台球,生活一片其乐融融。
周畈村现在的发展目标是要成为旅游村,村书记华林表示要充分发挥村里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把特色农产品打造成特色旅游产品。今年村里举办的桑葚采摘节和帐篷节取得了成功,给了村里很大的信心。据了解,周畈村还以合作社的方式和传媒公司合作,打算把周畈村打造成微电影拍摄基地。“这里山美、水美、景色美,希望咱们村可以真正的走出去,发展出去!”村书记华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