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中渠河,养育一方民
松滋市涴市镇毗邻长江,历来水陆优势明显,又是古乐乡的发源地,金松滋的首任县治处,一时商贾云聚,繁荣一方。中渠河从北向南贯穿涴市全域,上至杨家垴东风闸入长江,下至涴市、沙道观全域经大同闸入松东河。
建国前的中渠河段多凹地,易积水,收成难以保障。1957年,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群众将大坑大凹疏浚成水塘养鱼鸭,用开挖的土平整土地,历经17年,对中渠河段进行全线疏浚,总长度达30公里,涴市段10.9公里,总挖土方60万方,至今仍是大同垸的排灌大动脉。
进入新时代,涴市镇秉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态理念,在去年冬天,镇委、镇政府再次对中渠河进行了清淤、镇脚、修坡。今日的中渠河碧波荡漾、莺飞荷舞,一河两岸麦浪翻滚、金穗飘香。变水患为水利,变劣势为优势,变荒原为膏腴,勤勉达观、勇毅拓新的涴市人民在乐乡大地谱写了一曲振兴水利、保护生态的生命凯歌,生动写照了共创美好生活的大同精神,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战天斗地的松滋“红旗渠”精神。
一面红花湖,凝聚一条心
中渠河畔的红花村原是一片低洼湖区,是涴市镇最低点,相传清朝同治年间,湖边生长出一棵红花树,开花时节色泽鲜红、香气扑鼻。时有两兄弟路过,大哥突发疾病,小弟多方寻医无果,当地人介绍红花树上的红花可治愈疾病,小弟采花煎药,大哥果真痊愈,“红花”的故事由此起源。
几百年来,红花人民在这里改造湖区、疏通河道、开垦良田,几百年水系变迁,红花湖汇入中渠河,红花树也落红化作春泥,用另一种形态呵护哺育这一代代红花人。1970年,原红花、新河、联群三个大队合并成红花村。
进入新时代,在村党支部一班人的领导下,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全村抱团发展,成立合作联社,打造田园综合体,集体经济达35万元。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硬化全村的“断头路”9.8公里,实现户户都通水泥路。开展“两全三禁五清”行动,拆除危房及违建构筑物25处。践行“五家五乡”群众工作法,常态召开农家夜会,村风民风净化淳化。
一朵红花向阳开,今日的红花人,在党的光辉沐浴下,全村上下民心思和、民心思齐、民心思进,续写“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红花故事。
一片田园体 孕育一个梦
松滋市由由田园综合体位于中渠河南岸,红花村东南方。近年来,红花村紧扣涴市镇建“生态果蔬小镇”目标,围绕“一圈两带”产业发展布局,以中渠河为轴线,打造由由田园综合体。
作为红花村最大的特色产业发展示范合作社,由由田园综合体合作联社现有社员58人,核心种植基地1000多亩,辐射面积近3500亩,以花卉苗木、生态种养殖为主营业务,开展虾稻连作,栽种观赏桃树、桂花树、梅花树、金弹子、对节白蜡、紫薇、杜鹃、茶花、海棠造型花瓶等,形成集造型园艺、稻虾种养、休闲渔业、生态采摘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在村党支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建立电商平台,打造楚虾客行和寻芳有道两个自主品牌,产品远销湖南、安徽等地,每年经营性收入达千万元,辐射带动周边近百户村民致富。如今的“由由”田园如同希望田野上的一棵小苗,在红花村新时代的春泥滋养中茁壮生长,逐渐成为中渠河畔的一颗明珠。
由由田园作为中渠河特色水产产业带的缩影,是一二三产业融合、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的探索示范,孕育着生产之美、生态之美、生活之美的“三生三美”田园梦、创造梦、幸福梦。
(通讯员:江峡、周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