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坝村“旱改水”项目。
黄泥塘村耕地复垦整治现场。
金黄的稻田和远处的高架桥。(通讯员 向慧 摄)
联合收割机驰骋田间开镰收稻。(通讯员 胡远飞 摄)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万可庆 通讯员 杨航 钱爽 杜迪纳
扼楚蜀之腹心,为荆南之要地。
咸丰县地处武陵山东部、鄂西南边陲,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7900多个山头遍布其间。
长期以来,山区地形地貌崎岖、自然条件差、偏远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落后等因素,一直是咸丰耕地保护难的首要原因。
当前,耕地保护任务依然艰巨。耕地保护责任如何压实?撂荒地治理如何加强?耕地地力如何提升?初冬时节,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踏访咸丰,深入乡村寻找答案。
落实落细保护责任 一个图斑一个方案
在曲江镇黄泥塘村一处整改复垦现场,近60亩土地平整工作已经完成。以前杂草丛生的荒地和园地,被整改成平整松软的农田。
“每个图斑都要现场核实,一个图斑一个方案。”曲江镇党委书记刘兴华介绍,此前在核查图斑时发现,黄泥塘村花果山有一处集中连片的园地,可作为耕地资源地块进行整改,乡镇国土资源所第一时间现场勘探,摸清地块现状,动员村民开展整改工作。
在各方支持下,村民自发整治恢复15亩耕地;整改难度大的地块,由曲江国土资源所现场指导,开展工程恢复整治44.07亩。
食为政首,地为根基。咸丰县国土面积255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5.47万亩。近年来,咸丰县委、县政府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责任机制,常态化研究调度全县耕地保护工作。
“在省、州部署整改工作后,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耕地复垦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整合自然资源规划、林业、城建、农业及镇村力量,统筹指挥。”咸丰县委副书记、县长覃正炜介绍,县委、县政府领导挂点乡镇,分区分块全覆盖督导推进整改;各乡镇(区)党委政府按照“一地一策”要求,严格对照图斑,落实落细整改措施。
查清每个图斑现状并做好记录,建立整改台账,列出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2022年,湖北省下达咸丰县第一批耕地复垦图斑11004.91亩,如今已超额完成整改任务,达到14548.11亩。
唤醒沉睡土地资源 一田二用四季不闲
在清坪镇清水塘村九组,山谷间连片的平整土地上,油菜播种已经完成。“去年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经过整改,如今重现生机。”清水塘村村委会主任马应权感慨不已。
土地为何撂荒?马应权坦言,耕地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种植成本高,经济账不划算;青壮年进城务工,留守老人成为主要劳动力,想种地有心无力。
难题如何破解?马应权心生一计:清坪镇是烟叶种植大镇,从外地招引烤烟种植大户,实行烟叶和油菜轮作。
免除部分土地租金、提供技术支持、申请项目资金建设生产路……清水塘村抛出更多优渥条件,吸引大户主动整改撂荒地。来自宣恩的烟叶种植大户郭亚便是其中之一,她流转近100亩荒地发展产业。
“去年12月,我们流转了这片土地,花费3万余元进行翻土开垦。今年是收获的第一年,成效还不错。”郭亚笑着说,平均每亩收获烟叶约300斤,每斤均价能达到15元。
撂荒土地复垦,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拓宽村民增收的路子。“年纪大,出不了远门、干不了重活,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挺好。”村民邓国华几乎每天都会来基地务工,平均每月能有3000元收入。
“烟叶收完,紧接着种油菜,原先的撂荒地,现在一年四季都闲不下来。”马应权说,“一田二用”不仅收益更高,种植油菜还能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
近年来,咸丰县加强撂荒地治理,摸清底数,分类推进,通过动员村民自主复耕复种、引进种粮大户流转土地复耕复种、引入种植大户等方式,多措并举推进耕地复垦工作,种好用好撂荒地,沉睡耕地重焕生机。
低产旱地巧改水田 机械种收产量增加
驱车行驶在高乐山镇白果坝村孟家坪大桥,桥上,恩黔高速穿云而过,桥下,一块块水田沿着山脉绵延。
“旱地变成水田,不仅种地更轻松,产量收入也增加了。”白果坝村党支部书记李道永连连称赞。
过去,产业路不通,机器及车辆无法抵达田间,农作物只能靠人力收割,费时费力,有时遇上暴雨天气,粮田还会被大水淹没。
2022年3月,咸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白果坝村孟家坪启动“旱改水”工程,对低洼不平整的旱地、低产旱田进行综合治理。建设1条田间生产道路、修建2条河沟、安装引水灌溉等配套设施,一片片旱地被改造成“路相通,可灌溉”的旱涝保收田,解决了附近300余户农民种田交通不便、无水源、望天收的困难状况。
“改造后的水田,不仅可以用机器收割、播种,还不用担心下雨被淹。”村民周永华高兴不已,今年,他家的3亩水田亩产杂交稻1200多斤。
连片平整的土地,吸引不少企业的目光。咸丰县广野粮油商贸有限公司在此流转120亩耕地,开展规模化种植。“得益于全程机械化,今年基地的水稻收割又快又好,种植水稻品种‘玉珍香’,平均亩产在1000斤左右,总产量在10万斤以上。”广野粮油公司总经理潘峰介绍,“玉珍香”香味浓郁、煮出来的米饭蓬松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预计可为农户带来35万元收益。
旱地改水田,盘活土地资源,有效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让孟家坪基地真正成为粮食丰足的“大粮仓”。时下,咸丰县正推进4个“旱改水”项目和2个地方投资整治项目,拟改造水田1023.67亩,拟新增耕地(旱地)606.81亩。
“守好耕地红线,严保严管是关键。”咸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辉表示,正通过不断创新耕地保护监管方式,构筑“天上看、地上查、视频探、网上管”的耕地保护监管体系,强化遥感监测、视频监控等科技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发挥现代科技对耕地保护巡查监管工作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