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组织振兴> 正文

特色种业育“双高” 吴都好物“优鲜飞” 鄂州市鄂城区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走笔

发布时间:2023-11-20    来源:农村新报    字体大小:A-   A+

湖北之根,武昌之源,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在鄂城定都称帝。
  它有过很多的“前世”。襟江抱湖枕名山,孕育了古老的农耕文明,有着“鄂东聚宝盆”“鱼米之乡”等美誉。
  它又有华丽的“今生”。良田育良种,红莲型杂交水稻不断领跑世界;好水养好鱼,一条武昌鱼,带着千湖之省的鲜美“游”向全世界。
  今年8月,鄂州市鄂城区成功入选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鄂城区委书记董国平介绍,科技兴农,种业先行,鄂城始终把发展现代种业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建设现代种业新城,书写新时代鱼米之乡画卷。
  南繁北育“中国芯”
  “清水养稻” 出优品
  经历春播夏耕秋收,位于杜山镇东港村的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着手赶赴海南。
  “水稻喜光热,我们成了追光者。”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章志宏介绍,团队“南繁北育”,每年11月赴海南,5月回到东港村,一年过两个夏天,多种一季水稻,可以大大加快水稻育种科研速度。
  2013年5月,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鄂州基地建成。以朱英国院士为首的研究团队,在此进行水稻功能基因研究、水稻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研发出高产优质、广适多抗,耐高温、氮高效的红莲型杂交水稻。
  “对于杂交稻来说,种质资源的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章志宏介绍,在杂交稻领域,朱英国院士及其团队研究的红莲型、袁隆平院士研究的野败型、日本的包台型,被国际水稻育种界公认为三大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其中“野败型”和“红莲型”水稻大面积推广种植,被冠以“东方魔稻”的美称。
  2021年,杜山镇依托武大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鄂州特色种业技术研究院,研究“双高”(稻谷高产、资源高效)水稻新品种。
  “利用‘双高’水稻新种质,武大团队正探索不同于当前大面积种植的‘清水养稻’模式,既环保又高产。”研究院稻田产业部主任邵军华说,“清水养稻”模式有望使水稻单产再提高10%以上,水稻光能利用率提高20%,化肥等资源节省20%以上。
  研发农民喜爱的优质高效水稻新品种,做水稻经营模式的引路人。研究院在“清水养稻”基础上探路稻田套养鱼、虾、蟹、鹅等立体农业种养模式,既保证水稻产量,又开拓致富途径。
  眼下,基地建起600亩现代稻田产业示范园,辐射带动周边3000亩农业示范园区全部改种产量高、适应性强的新稻种。同时,产业园将打造成高端品种展示、科普交流、智慧农业试验区,以“稻”为媒推动“农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
  保种培育
  “华海1号”成“锦鲤”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在杜山镇团头鲂(武昌鱼)国家级原种场,开阔的水面被划分为一块块长方形格子。“武昌鱼学名‘团头鲂’,是我国特有鱼类。”原种场场长易万涛介绍,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工作人员到梁子湖武昌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捕捞野生武昌鱼亲本。“野生武昌鱼苗种保存了最原始的基因,抗逆性较强,再将经过层层筛选后的鱼种放入亲本培育池进行全天然培育。”
  为保护野生鱼类资源,2004年,团头鲂(武昌鱼)原种场经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水产原种场。经过不断发展,场区现建有570平方米温控大棚、450平方米工厂化苗种繁育车间。多年来,原种场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武昌鱼进行保种、保质培育,向社会提供优良的武昌鱼原种亲本和苗种。近5年,已累计培育亲本及后备亲本15万尾,繁育苗种14.5亿尾,向全国23个单位提供亲本 3610组,供应原种、鱼苗1.1万公斤。
  2008年,国家启动现代农业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王卫民教授承担团头鲂种质资源与育种岗位研究任务,组建研究团队,围绕团头鲂种质资源、遗传选育、功能基因及基因组学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
  “2017年5月,武昌鱼新品种‘华海1号’正式发布,它就诞生在武昌鱼原种场。”回忆起“华海1号”的诞生,易万涛依旧动容,“这个品种成活率更高,抗病能力更强,成长更快,一经问世就被迅速推广,成为堪比‘锦鲤’的鱼中新贵。”
  在东港明天生态园,老板娘余春花满面笑容,忙着向客人推荐“武昌鱼套餐”。余春花说,有了新品种,她通过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科研基地,开挖精养鱼池养殖了300多亩“华海1号”武昌鱼,一出塘就被订购一空。看到她家效益好,周边100余农户加入养殖大军。
  强链补链
  田头餐桌一键达
  走进鄂州花湖机场航站楼,武昌鱼、峒山稻米等鄂城名优农特产品在展售专区内十分醒目。机场乘客可通过现场购买、提货卡或线上网购等方式采购,通过随机托运、航空货运物流等方式,作为旅客“伴手礼”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3月26日,花湖机场农产品航空货运正式启动,湖北农产品航空货运首飞(鄂州-成都),首批湖北农产品“打飞的”从鄂州飞向成都千家万户的餐桌。朝发夕至,损耗从以前的5%以上降至1%以内,新鲜的鄂城好物一出田间地头便可飞往各地,成为佳肴。
  “供不应求,加入航空货运后,卖得更快了!”花湖机场建成带来的发展红利,湖北富农食品工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继平很有话语权。刘继平养殖武昌鱼300多亩,并建成20余亩现代化大型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为提高产品附加值,他与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联合开展供应链新技术、新产品研发。
  “我们建立了‘从塘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借助花湖机场,运输比以往更高效。去年,我们上新了川香味、藤椒味、火锅味、糟卤味等口味的手撕鱼块,一年销量有200吨。”刘继平说,今年将继续研发新口味。
  “花湖机场的建成,让鄂城农产品形成了一条从养殖到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的完整、高效的产业链。”鄂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吴敏介绍,为合理规划生产、加工、研发与机场物流功能板块的布局,当前正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要求促进多园协同发展,着力打造一批批以花湖机场货运枢纽为核心的农产品产业园。
  眼下,泽林镇空港鄂城农产品产业园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产业园建成后,将从点到链打造农产品运输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一头连接货源地,一头连接机场,鄂城农副产品将“优鲜飞”一键直达,在最短时间内送往客户手中。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庹文佳 通讯员 夏双文 丁元中 熊新舟)


下一篇:武陵山区县咸丰如何推进耕地保护?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