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产业振兴> 正文

康农种业昨日登陆北交所 湖北种业上市公司实现“零”的突破

发布时间:2024-01-19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讯(记者柯冬林、汪彤、黄中朝)1月18日上午9时30分,湖北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证券交易所鸣钟开市。
  “这是湖北种业的历史时刻!等了27年,我们终于有了一家种业上市公司。”参加完简短的上市仪式后,省农科院院长游艾青激动地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事关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湖北种业科研实力雄厚,拥有11个国家级涉种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0多个院士团队,油菜、水稻、小麦、棉花育种走在全国前列。但由于种种原因,自1997年中国第一家种企上市以来,湖北种企上市一直未能实现“零”的突破。
  康农种业于2007年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主要从事玉米、魔芋、中药材种子的研发与生产,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多年来,公司深耕山区玉米种子领域,不断加大科研投入,陆续在抗病以及耐高温结实、抗旱抗倒伏玉米育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出100多个玉米新品种,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全国种植面积达6亿亩。得益于玉米种子在山区的优异表现,目前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等我国西南地区玉米种子市场,康农种业多年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三年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12亿元、1.42亿元及1.98亿元,其中,杂交玉米种子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九成以上。
  18日开盘后,康农种业股价“蹭蹭”上涨,迅速突破每股20元。下午收盘价位在每股17.97元,比发行价格上涨60.45%。“公司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公司总经理彭绪冰当日称,上市将倒逼公司管理升级、研发提速、品牌拓展,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企;上市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科研与生产投入,助力企业向更多种业领域、更广大国内外市场进军。
  在康农种业上市前,我国种业上市公司共有14家,其中,湖南隆平高科、安徽丰乐种业与荃银高科、河南秋乐种业、山东登海种业、甘肃敦煌种业等公司市值都在100亿元上下。相比之下,湖北虽有160多家主要种子企业,但多而不强。目前北京、武汉、长沙、广州、合肥、济南、兰州、三亚等地纷纷提出打造中国种都目标,竞争十分激烈。业内人士称,康农种业上市将提振湖北种业的士气,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推进种业资源整合,实现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的突围。
  相关报道>>>
  从“鄂种第一股” 看湖北种业如何实现逆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冬林 汪彤 黄中朝
  粮安天下,种为“芯片”。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湖北种业发展,武汉市提出打造中国种都的战略目标。
  腊八节,北京证券交易所传来喜讯,我省第一家种业上市公司正式诞生。实现了多年以来湖北种业人的夙愿,标志着湖北种业迈上新台阶。
  作为一家来自长阳山区的种企——湖北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何以能突破重围,成功实现逆袭,其中有何“秘籍”?其成功上市,对省内其他种企有何借鉴意义?
  深山里走出“鄂种第一股”
  元月的鄂西,寒风刺骨。位于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康农种业车间内,却是一派火热的生产场景。春节过后就是种子销售旺季,工人们正全力以赴赶订单,力争实现“开门红”。
  园区内除了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万吨种子加工生产线,最引人注目的是,不输给一线城市专业科研院所的生物育种实验室。
  育种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长期以来,我省种质资源、育种人才、高端设施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种企研发实力较弱。全省农作物主要种企多达160余家,具备创新能力的不足40家。
  “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是公司多年以来重视科研的收获。”公司总经理彭绪冰称,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全国种植面积6亿亩,用种量大。康农种业从成立之初,定位与其他公司只做代理销售不同,公司不惜花重金,在长阳深山建成高标准育种实验室、育种基地,并引进专业育种人才,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通过自主研发或与机构合作,逐渐掌握多项独有的育种、生产等流程的核心技术。
  种子不同于一般商品,对环境极其敏感。康农种业在成立初期,深耕我国西南玉米产区,根据西南地区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立体多变的气候环境,为当地种植户提供了高产、稳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的杂交玉米种子,逐渐打开市场。近三年,玉米因耐贫瘠、增产潜力大等优势,在粮食生产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优质玉米种子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公司业务区域逐步推广至全国。
  长期的科研积累,让康农种业不断获得业内认可,2016年,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去年12月7日,农业农村部审定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其中就包括康农种业的康农20065KK。可以预见,随着我国转基因玉米产业化应用有序放开,康农种业将占有先发优势。
  “种业鄂军”曲折奋进路
  “这是湖北种业的历史时刻!等了27年,我们终于有了一家种业上市公司。”昨日,现场见证康农种业上市后,省农科院院长游艾青激动地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事关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回顾近三十年,湖北种业的发展之路,道路阻且长。
  我国种业市场化起步较晚。2000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后,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由垄断经营转为市场竞争。大小种子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涌入种子行业。当年,湖北种子公司与荆楚种业公司也纷纷成立,逐鹿全国。
  “湖北种业科研实力不俗,但短板也很明显。”省种子集团原董事长袁国保称,振兴种业需要既懂科研,又懂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湖北种业科研实力虽然比较雄厚,拥有上十个国家级涉种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0余个院士团队,油菜、水稻、小麦、棉花育种走在全国前列。但是,湖北种业企业多而分散;重视销售,不重研发;像袁隆平、李登海一样的育种领军型人物欠缺;复合型企业家更是凤毛麟角,这些短板导致湖北种业一直不温不火。
  当外省集中精力、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种企时,湖北种企由于负担较重,转型较慢,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多方面不足,错失发展良机,一步步被赶超。省种子集团与荆楚种业相继被收购。
  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种业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上市是重要途径之一。自1997年起,当湖南隆平高科、安徽丰乐种业、山东登海种业、河南秋乐种业等一批外省种业公司相继上市,通过资本市场,打通市场和研发通道,让企业进入良性循环时,而大多数湖北种企仍在艰难摸索,上市一直未实现“零”的突破。
  下一个“康农”不会遥远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天生“不服周”的湖北种业人也一直在默默耕耘,积蓄力量,不断突破。2021年4月,我省启动种业等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当年,先后出台《湖北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和《湖北省“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重要文件,提出到2025年,全省现代种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显着增强,种业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第一方阵。
  2022年,华中农业大学牵头,联合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单位组建的湖北洪山实验室,向种业研究发力。
  “湖北种企发展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路。”省种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三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我省深入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创新、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目前,全省累计落实种业产业链专项资金1.2亿元,支持76个种业优势企业和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壮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省种子集团、中垦锦绣华农、神丹健康等四家企业跻身种业振兴“国家队”。2022年,湖北农发集团成立省农发种业公司,重组荆楚种业公司。
  同时,湖北种业换道超越,形成了一批专精特新产业集群。除康农种业之外,湖北惠民农业的棉花、水稻,武汉亚非的西兰苔,武汉楚为的番茄等都居全国第一方阵。武汉亚非种业的高端甘蓝型蔬菜、胡萝卜种子占全国市场的17%左右,武汉楚为生物的粉果西红柿种子占全国市场的近30%。
  砥砺前行,奋力突破,湖北迎来种业第二股、第三股,时间将不会太久。

上一篇:种收加工全链条升级——随州香稻的香味旅程
下一篇:产业人口双集中 优化重组乡村新格局——宜昌市嫘祖镇奋进现代化山乡小镇观察②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