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视频
政策解读
通知公告
产业振兴
人才振兴
文化振兴
生态振兴
组织振兴
专题策划
学习园地
投稿
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学习园地
> 正文
湖北日报评论:试验田不容“放卫星”
发布时间:2024-02-28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
A
-
A
+
湖北日报评论员 余姝满
最近,《半月谈》披露了一些地区农业测产“一测就破纪录”的怪象。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业试验田承担着以科技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但眼下有些地方的部分农业企业却吹起了一股歪风邪气,有的在试验田里做手脚,在播种环节将水稻间距留得很开,等到时机成熟时来一招移花接木,把别处相同的品种移栽到试验田里;有的把稻谷藏在沟渠、收割机或地布里,来一招瞒天过海,将其混到测产稻谷中;还有的搞文字游戏,把秸秆、叶子也算在产量中。如此一番操作,可能本来亩产只有900公斤,通过注水和弄虚作假,让测产数据“节节高升”,亩产可能就达到1200公斤了。
测产是一种农业科研手段,目的是获取农业新品种和运用新技术在农产品收获方面的数据,为后续的技术研究和市场推广作真实参考和依据。某些过于浮夸的测产数据背后,是利益驱动和观念跑偏,有的是奉行“先把文章搞出来再说”,不惜数据造假,将科研异化成打广告、“跑项目”的工具;有的是为了突出政绩,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农业测产不是小事,测产数据造假、内容掺水,会影响农业政策的制定、调整,这些弄虚作假的项目一旦推广,最终伤害的是粮食安全这一根基。
粮食安全不是抽象的概念,一粒粒种子、一块块农业试验田、一个个测产数据,都连着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某些农业企业在试验田“放高产卫星”,但假的真不了,造假数据看上去再怎么光鲜亮丽,最终都变不成实实在在的粮食产量。虚假之风、浮夸之风托举不了“中国饭碗”,全方位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就要从守好一块块田、育好一粒粒种子、确保一个个数据真实开始。
我国有着14亿人口,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粮食增产增收需要科技支撑,针对农业测产造假之风,必须建立和完善测产的技术规范,加强对测产流程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切实把测产活动过多过滥、监管不严的现状扭转过来,对危害粮食安全的行为坚决打击、整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用实干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丰收写在农田里,才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端稳端牢。
上一篇:兴农评 | 乡村建设需要在空间重构中留住乡土味
下一篇:村庄规划实施明确“农民主导” 坚持“多规合一”改革方向
更多>
资讯
湖北省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 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召开
彭勇强调 切实抓好农业极端天气后复产和春耕春管工作
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出台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国粮食行业最具影响力盛会 中国粮交会首次落地湖北
湖北发布全国首个农村全域国土整治规划地方标准
3月1日至6月30日 武汉6条通江支流季节性禁渔
孝昌夷陵获评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解决农民急难愁盼事 阳新打造“超市型”联合服务驿站
更多>
组织振兴
湖北发布全国首个农村全域国土整治规划地方标准
解决农民急难愁盼事 阳新打造“超市型”联合服务驿站
孝昌夷陵获评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