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黄璐 通讯员 郑家裕
80后杜万鸿、90后廖忠兵,不是CEO,胜似CEO,将乡村产业经营得红红火火。
他们是现代乡贤中的新生力量。
家乡土特产走向全国不是梦
——带回发展新理念新路子
23日,地处高山的秭归县磨坪乡磨坪村,气温直逼零摄氏度,道路上结了冰。清晨6点刚过,杜万鸿骑摩托车去各家收货。
这些年,有几次他在收货时连人带车摔出去,至今小腿上还留着印记。“刚起步那几年,一直亏本买,但我太想把家乡的宝贝卖出去,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正是这个念头,让他坚持至今。
今年30岁的杜万鸿是土生土长的磨坪村人。2003年,中专毕业后,他和村里年轻人一样,去深圳打工,一做就是6年。
一次老乡聚会,一位老乡的话引起他的注意。“咱们身在外地,很难吃到家乡味道,有时候在网上买些土特产,味道差远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2011年,杜万鸿辞掉工作,回到家乡创业搞电商,卖土特产。
通过QQ,他一个个询问同学和老乡最想吃到家乡的什么产品。“老家的辣椒酱、新鲜羊肉、高粱糖……”杜万鸿的思路打开了。
挨家挨户,他去寻找老家最有特色的产品,列出清单,在网上推广,销量陡然提升。
52岁的谭本海,高粱糖制作手艺响当当,“现在跟着杜万鸿干,每月增收2000元。我家还养蜂,每年产出100斤左右,自己只能卖80元一斤,在网上一宣传,能卖上120元一斤的好价钱。别看杜万鸿年纪轻,但给大伙都帮了不少忙,大家都信任他。”谭本海说。
在杜万鸿的带动下,近200户村民得到实惠,许多“不值钱”的土特产都身价倍增。原先的玉米、红薯、土豆烂在地里,现在供不应求。
如今,他的网店年销售额近50万元。不少乡亲找到他,希望帮着把自家的产品卖出去。杜万鸿照单全收,遇见家里困难的,他分文不取。
受杜万鸿影响,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做起电商。他们带回新理念、新思路,更给小村带来新活力。
村民刘海涛回乡发展拇指西瓜等农副产品种植和售卖,村民张连华也在网上开起土特产淘宝店。
目前,磨坪村已发展电商20余家,年销售收入400万元以上。“让磨坪村的土特产走向全国不是梦。”杜万鸿认真地说。
杜万鸿现象正成为磨坪村的发展新优势。“磨坪村有近75%的劳动力外出发展,把他们中的优秀人员吸引回来,将成为发展的宝贵资源。”该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爱平说。
为贫困村开“致富药方”
——崛起脱贫致富新力量
远安县花林寺镇太平村四组位于800米的高山上,这里山高路远,树木参天。
这个贫困村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不到20岁的廖忠兵却回乡创业,这一举动令村里人费解。
廖忠兵说,家乡的一切是那样令他魂牵梦绕,特别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绿水青山羊儿跑”的场景,时常浮现脑海。
太平村山里盛产一种草药,名叫七叶一枝花,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
廖忠兵的父亲廖甲林摸索出一套培植七叶一枝花的技术,可无论怎么辛苦,一年到头,收入不到3万元。
得知父母的辛苦,2014年春节,在外做生意的廖忠兵回到家乡。
廖忠兵经调研发现,七叶一枝花市场需求大,村里不是没有好产业,而是没有好销路。
于是,他开始在网络上通过药材的相关网站、微信群寻找市场。
终于,他联系到一位从广西来的王姓药材商人到村里考察。
一个月后,王老板打来电话,按每斤65元收购一批,比以前收购价翻了一倍。
廖忠兵长长松了一口气,“致富药方”终于开始见效了。去年10月,廖忠兵收入达120万元。
这让周边农民看到了新一代农民的不一样。
为帮助村民致富,廖忠兵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将种子卖给村民,上门指导技术,成熟后又联系商贩统一收购。
如今,村里家家户户种起七叶一枝花,全村发展药材近300亩,让村民一年增收过百万元。说起廖忠兵,村民个个都充满感激,不停点赞。
村民王明平靠着七叶一枝花种植,去年增收十余万元,他激动地说:“廖忠兵这小伙子,我们都服气,是我们致富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