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宋效忠 通讯员 刘定旭 郑涛
村企签约结对帮扶
嘎吱嘎吱……9月14日一早,贫困户张金秀坐在自家堂屋,脚点缝纫机,熟练地做起了衣服。
今年53岁的张金秀,家住西江乡红旗村,幼年因烫伤高位截肢,20岁开始学做裁缝。张金秀自己腿脚不便,丈夫和大儿子有轻度智障,家庭艰难度日。
2017年,张金秀随小儿子和儿媳妇一起,到离家1公里的北河工业园蔷薇紫陌服饰有限公司务工。做一件衣服工钱7至10元钱,张金秀一个月可挣两三千元。“本来挣的钱要比这多。4岁的孙女没人带,我早上要将孙女送到幼儿园后,再到厂里干到下午3点收工,又要去幼儿园接孙女回家。”张金秀介绍,小儿子和儿媳妇也都在蔷薇紫陌公司上班,两个人每月工钱加起来有上万元。
考虑她腿脚不便,加上要带孙女,公司便同意她在家上班——公司送货上门让她加工,按件计酬。
2017年底,张金秀靠勤劳的双手脱了贫。今年,她和小儿子一起,在旧房对面花20多万元盖起一栋两层小楼。“盖房借了10万多元,两年内还清!”她信心十足地说。
据不完全统计,像张金秀一样,逾2000名贫困人口已在汉川市内企业务工。韩集乡窑场村贫困户刘义,因煤气中毒导致智力损伤。湖北名仁纺织公司安排他从事包装工作,包吃住每月收入1800元。“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扶贫办牵头,组织实施‘百企帮百村、脱贫奔小康’精准脱贫行动,在纳税前200名的工业企业中筛选实力较强的企业,采取村企签约共建的形式,动员172家工业企业结对帮扶8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汉川市委副书记方超介绍,目前,这些企业共吸纳198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月工资收入在1800-6000元之间。
同时,市里设立产业扶贫资金,争取上级项目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支持老板下乡创业,支持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带动。全市86个贫困村,村村都发展了特色扶贫产业项目。
扶贫形式多样化
从援助资金和物资、流转贫困村土地、吸引贫困人员务工,到消费扶贫、贫困户入股分红、培训劳动技能、帮扶自主创业,汉川企业扶贫形式向多样化发展。
去年以来,汉川市工商联选定的32家工商联主席、副主席企业,帮扶32个贫困村,累计投入310余万元的资金和物资。湖北明星玻璃有限公司捐款5万元,其中3.1万元用于杨林沟镇柏枝村基础设施建设,1.9万元作为柏枝村19户贫困户的股金,入股合作社分红。相关企业先后在韩集、里潭、西江等乡镇的贫困村开办“扶贫车间”10个,吸纳52名扶贫对象就近就业。
湖北衣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维磊介绍,公司开展培训,让贫困户免费学习服装、缝纫、电商技术,帮他们走上小康路,同时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在帮扶企业带动下,汉川市共有66名贫困人员走上了自主创业道路,主要从事农村电商,开理发店、修理铺,兴办手工小作坊等。新堰镇六合村贫困户方保成、刘槐荣夫妻都是残疾人,在汉川市银兴米业公司帮助下,他们在街边开起了理发店,月均收入1500元。
位于西江乡的北河工业园,区内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口近3万。助力精准扶贫,工业园把西江乡作为工业园的菜篮子。“前不久,我们成立了农副产品配送中心,鼓励农民建小菜园、小果园,配送中心上门收购,再供给园区企业。”北河工业园商会执行会长顾行明说,8月,西江乡红旗村争取扶贫产业发展资金30万元,设立桶装水厂,截至目前,已向园区企业供应价值7万多元的桶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