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精准扶贫贵在扶志扶智。石首市委党校驻村工作队坚持以“三大脱贫路径”为重要抓手,帮助老洲岭村村民成功脱贫致富。老洲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194人,截止今年底,已全部脱贫。
路径之一:教育扶贫献真爱
孩子是明天的太阳,是家庭的未来。在贫困户家庭里,有的孩子父母双亡,跟随年迈多病的祖父母生活;有的孩子因父母患有重大疾病或精神残疾,导致家庭关爱缺失。工作队对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除了帮他们落实各项教育扶贫政策外,还积极组织社会团体开展送温暖活动,让这些孩子享受到足够的社会关爱,健康成长。
小河口镇老洲岭村一组贫困户户主刘迪红,以乞讨为生,其妻是聋哑人,儿子刘永邦读三年级,今年三月,50岁的刘迪红查出癌症不到一个月就去世了,少年丧父给刘永邦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工作队多次上门走访慰问,帮他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利用社会扶贫网帮他筹措生活费,还利用周末时间帮他补习功课,进行心理疏导,现在的刘永邦,人更开朗阳光了。在村里的贫困学生中,像刘永邦这样不幸的孩子还有不少。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掉队,是工作队一直坚守的初心和使命。2019年,共为32名贫困学生落实了教育扶贫政策,帮助3名学生申请了“雨露计划”。
路径之二:就业扶贫动真情
就业是民生之本。部分贫困户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就业信息不灵通,想找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着实不容易。驻村工作队把贫困户的就业需求一一登记造册,时刻关注企业招工信息,主动联系市里扶贫车间挂牌企业,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
老洲岭村九组冯金香,丈夫多年前患病去世,欠下一笔债,儿子30岁还未成家,因文化水平低,又没有手艺,在外打工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远嫁福建的女儿离异带着孩子回到了娘家生活,养活一家四口人的重担都落在了55岁的冯金香身上,但她也是多年的“晚血”患者,身体哪里吃得消。
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帮她联系到第一份工作,照顾一位老人,包吃,月工资1800元,离家近还可顾家。但今年三月份,老人去了城里,她又失业了。工作队经多方联系,介绍她和女儿都到本市一家企业工作,两个人一个月工资可达6000多元,解决了一家燃眉之急。
路径之三:产业扶贫出真力
产业扶贫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增收和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举措。产业要发展好,更需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
有劳动能力,肯吃苦、善学习的贫困户可以引导他们从事小规模的种养产业。石首市小河口镇四面环水,水资源丰富,适宜稻虾连作。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为养殖户创造条件,鼓励贫困户从事小龙虾养殖,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
建档立卡贫困户柳松南,一家三口人,母亲年迈体弱多病,儿子正在上大学,柳松南一直在家种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工作队与村“两委”鼓励他养殖小龙虾,2018年为他流转土地50亩。两年来,柳松南每年仅养殖小龙虾收入就近10万元。去年,工作队还为柳松南落实了危房改造政策,一家搬进了新家,其乐融融。今年,柳松南又被评为老洲岭村“精准脱贫光荣户”。
除了养殖小龙虾外,工作队还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养殖猪、兔子、牛,种植工业辣椒、栝楼,都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截止今年底,全村25户91人依靠产业成功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