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村级劳务合作社为农民送“饭碗”

发布时间:2019-12-06    来源:    字体大小:A-   A+

    

11月21日,宜昌市远安县茅坪场镇九龙村。

清晨5点半,46岁的三组村民曾凡美一起床就忙开了,照顾卧病在床的丈夫洗漱,为500多只鸡备足半天的吃食;把家里事忙完后,她步行几分钟来到慧丰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7点半,曾凡美准时开始采摘鲜菇。

几乎同时,五组村民韩必圣出现在九龙烟霞生态旅游项目工地,他与现场负责人沟通施工细节后,麻利地拉起标线,砌筑花坛围墙,砌刀磕着砖头“啪啪”响。

和曾凡美、韩必圣一样,九龙村每天按点“上班”的村民最多时有127人。九龙村到远安县城不算近,开车要30分钟;村里也无大型工厂提供就业岗位,村民的“饭碗”从何而来?

“多亏村里的劳务合作社。”65岁的三组村民李红莲说,工作轻松能胜任,收入还不低。她算了笔账,上月在慧丰源合作社采菇收入1100多元。

“劳务合作社让我省了不少心。”慧丰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科章说,今年,投资400多万元建设的食用菌基地进入收获期,他从来没为招工发过愁,村民上岗就能上手,基地建设、生产两不误。

“村级劳务合作社其实是‘逼’出来的。”九龙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锦介绍,2018年初,远安县招商引资的烟霞生态旅游项目落户该村,基础建设时期需要大量绿化、建筑等施工人员。项目负责人人生地不熟,找到村委会求助。可人从哪儿来?村委会一班人也颇费思量。

时任村后备干部的杨国文从小在村里长大,对每位村民都熟悉。谁会瓦工、谁会砌工、谁适合搞绿化,他分门别类造了一本花名册,并把村民推荐到工地上。经过一段时间试用,村民大多能胜任本职工作,让项目负责人十分惊讶。

企业提出用人需求,劳务合作社推荐合适人选。作为全县试点,正在试运行的九龙村劳务合作社已探索出一套成熟、可操作的工作流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现场看到,该村劳务合作社办公场地已装修完毕,相关制度及办公设备准备就绪。杨锦说,该合作社11月底正式挂牌,业务范围也将从本村扩大到全镇16个村。

“九龙村的探索很有意义,解决两个老大难问题。”远安县人社局局长乔蓉称,村级劳务合作社有效解决农民就业难、企业招工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她表示,该县将于明年元旦起全面推广九龙村的做法。

送“饭碗”,也送培训。远安县与当地一家职业学校共建就业扶贫技能培训基地,村里组织贫困劳动力免费培训3个月,让他们“有技能、有收入、有尊严”地就业。“培训不收一分钱,每人每天还补贴150元,3个月下来收入近万元。”11月21日中午,正在苦练电焊技术的郑健说,有了一技之长,再也不用去外地工厂干重体力活了。

链接

多措并举促就业

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湖北多措并举促就业,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我省连续15年开展“春风行动”,人社部门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用工调查、发布就业供求信息、举办专场招聘会、组织就业创业培训等措施,激发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热情,搭建就业桥梁;依托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民办培训机构,采取灵活多样、就地就近原则,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培训;引导企业与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将培训、实习与用工结合起来,让用工需求与职业技能培训专业紧密结合,无缝对接;通过贫困劳动力实名制信息系统,掌握贫困人口就业和培训需求,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等活动,针对性地组织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

我省出台《全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从平台、资金、政策、税收等方面,给农民工等人员真金白银支持,鼓励其返乡创业。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黄海涛)

上一篇:郧西斥资四亿元让25万人喝安全水
下一篇:周天明:身残志不减、勤奋奔小康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