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荆门:“绣花”功夫剔“穷根”

发布时间:2019-12-12    来源:    字体大小:A-   A+

    

钟祥市在辖区企业成立扶贫车间,精准扶贫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脱贫。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鸿 通讯员 简泷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运涛 通讯员 彭文洁

在脱贫攻坚的湖北版图上,荆门属插花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分布零星、成因复杂、差异明显,脱贫攻坚担子不轻松。

21.9万贫困人口,散布在1400多个村落,帮扶谁、谁来帮、怎么帮,稍不注意,就会“大水漫灌”。

下足“绣花”功夫,攻克“插花”难题!今年,荆门紧盯“精准”二字,全力冲刺脱贫攻坚,确保49个贫困村、37186名贫户人口全部脱贫。

力阻“病根”变“穷根”

12月8日,东宝区石桥驿镇廖坪村村民杨锟再次背上行囊,踏上到武汉治疗的列车。今年36岁的杨锟,显得非常清瘦,罕见的克罗恩病把他折磨得精疲力尽。

每两个月,杨锟必须到武汉注射一次针剂。几年下来,治疗费高达五十多万元,多年来积攒的家业消耗一空,还欠下了一屁股债。

抑制克罗恩病的“类克”针属于进口药,不在报销之列,政府虽然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帮扶,但庞大的花费还是压得杨锟喘不过气来,他一度产生过放弃治疗的念头。

2018年,一场慈善捐赠挽救了他。当年6月19日,荆门市举行健康扶贫补充医疗救助基金现场募捐,现场募集到资金2688.93万元。根据该基金管理办法,杨锟得到看病的再“兜底”资金3万元。

在荆门,患病是贫困人口致贫的第一主因。荆门现有农村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近6万人,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3.4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56%。

去年初,荆门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大走访发现,部分贫困人口特别是长期患慢性病及重特大疾病的贫困户,医保政策范围外的自费医疗费用负担较重,一直是健康扶贫工作的一大难题。同时,没有纳入建档立卡的特殊困难人口,因个人医疗费用实际负担过重,成为医疗救助的“边缘”人群,极易因病致贫。

如何针对这些情况实现精准帮扶?

2018年,在荆门市委书记张爱国的推动下,该市在全省率先探索设立健康扶贫补充医疗救助基金,“四大家”领导干部率先开展捐赠。截至目前,该市共募集到8700多万元健康扶贫补充医疗救助基金,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上了一道保险。

“健康扶贫补充医疗救助基金的最高报销金额为3万元,这笔钱对农村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在关键时刻可以极大地缓解患病家庭的困难。”荆门市民政局副局长秦文介绍,2018年,基金覆盖范围是210个贫困村,今年5月又进一步扩大到全市所有行政村,目前全市已有超过千人受益。

产业扶贫走出特色路

刘桂生是京山市罗店镇刘港村3组的贫困户,家里就他和老伴两人,靠种4亩田过活,一年收入不到4000元。为了生活,刘桂生到处借钱,因此欠下了不少债。本以为日子就这样了,可2017年京山力雄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实勇找上了门。

很快,刘桂生到力雄农机专业合作社上班了,不仅如此,他家里的4亩田也入股合作社。每年打工收入加上土地入股分红,他一年的收入增加了1.4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多年的扶贫经验证明,抓好产业扶贫就抓住了脱贫攻坚的“牛鼻子”。然而,发展什么产业?怎么发展?如何避免多县一面、雷同单一?

“选准产业,是产业扶贫的关键一招。”荆门市市长孙兵说,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挥当地独特优势,培养地方特色产业,是荆门选择产业的重要原则之一。

作为农业大市,荆门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打破地域界限,实行全域统筹,重点推进优质稻米、高油酸油菜、果冻橙、小龙虾、食用菌、花卉苗木、长寿食品等八大农业特色扶贫产业。更加精准的选择,使产业带动能力更强,使更多贫困农户增收脱贫。

京山桥米是我省叫得响亮的大米品牌,荆门依托“一袋米”带动贫困户脱贫。京山市雁门口镇郑岭村贫困户桂万鹏把自家承包地流转给京和米业后,就在京和米业的种植基地当起了“田管家”。在荆门,485家农机、农场经营主体通过吸纳贫困户打工、减免服务费用、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2378户入社。

荆门油菜种植享誉全国,在全省率先大规模发展高油酸油菜。荆门掇刀区发展高油酸油菜种植面积3万亩,带动16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荆门市漳河新区肖岗村曾经是省级贫困村,在漳河特色果冻橙的带动下,87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400元左右。

电商扶贫成为生力军

10月底,东宝区山区的栗溪镇红薯基地,一筐筐刚从地里翻出的红薯等待装车运往广州。

去年,栗溪镇试点种植了300亩西瓜红红薯,总产量达180万斤。不料,丰收的喜悦很快被愁云笼罩:红薯陷入滞销。

无奈之下,南庄河村支书宋耀成找到了湖北农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周雪娇实地考察后,现场订购了刚刚采挖的5000斤红薯。通过农谷信息技术公司的电商渠道,5000斤红薯一天售罄。今年,农谷信息技术公司已为栗溪镇当地贫困户累计销售红薯80万斤。

栗溪红薯“借网出山”,在精准扶贫中不是个案。荆门市商务局局长朱延琳说,通过“电商+基地+农户”,“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打开了精准扶贫的另一扇窗。

屈家岭拥有1.5万亩桃园,每年桃子产量约3000万公斤。2018年,由于受天气、市场、病虫害等影响,桃子大量滞销,烂在地里也无人问津。今年,荆门市提前布局,在桃子成熟两个月前就开始筹划鲜桃销售事宜,经过货源组织、产品策划、平台接洽等过程,在贝店、拼多多、云集等平台同步开展限量秒杀活动,鲜桃开售仅两小时销量即突破3万单。整个水蜜桃销售为期一个月,发货期间,聘请当地贫困村村民打包发货,带动就业100余人,村民日平均工资100元,每人创收3000元。

“订单生产重点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同时有利于打造品牌,做大产业。”湖北富瑞丰农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寿自军说。

富瑞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直采直销”和“订单农业”的经营模式,同时通过布局各类电商平台,形成了特色农产品多品类、多渠道、多平台的销售格局,将京山桥米、三阳板栗、土蜂蜜、农家散养土鸡及土鸡蛋、段木香菇等本土特色农产品卖向全国。

上一篇:洪湖市进一步规范扶贫政策标准
下一篇:建始供电正风肃纪赋能脱贫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