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家门口,既能照顾妈又看得住家。”丹江口市蒿坪镇王家岭村32岁的贫困户向远芝在集镇安置点的电子加工扶贫车间一边清点加工好的零件,一边高兴地说。向远芝的丈夫长期在外务工,公公婆婆由于身体的原因干不了农活,家里还有个上学的小娃娃,一家生活非常拮据。今年,集镇安置点里建起了电子加工扶贫车间,现有工人30余人,大都来自当地或周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得益于扶贫车间的建立,像向远芝这样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了业,不仅能获得工资,还可以照顾娃娃,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难、脱贫难问题,蒿坪镇立足本地实际,出台优惠政策,因地制宜推进村级就业扶贫车间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加盟,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路上,探索出一条以扶贫车间为载体、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核心,“送岗上门、就近就业”的扶贫模式,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打造双区共建 实现互惠共赢
丹江口市蒿坪镇集镇安置小区是全镇最大的易迁安置点,共容纳9个村360户贫困人口。该镇按照“安置小区+扶贫厂区”双区共建的模式将安置点打造成新型农村社区。为稳定增加群众收入,2018年该镇引进第一家扶贫车间,主要从事服装加工,解决了搬迁群众的经济收入难题。在当地群众的强烈呼应下,第二间电子加工扶贫车间应运而生。主要生产磁环为格力空调及洗衣机等电器提供产品配件。通过采取“双区共建”扶贫模式,实现了以社区聚集人气、以产业聚集财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
干部示范在前 增进干群和谐
为办好做实电子加工扶贫车间,蒿坪镇镇村干部齐动员。明确一名班子成员牵头负责车间各项工作,安排安置点社区书记具体抓好车间管理与服务,各村选派一名村两委干部利用空闲时间到电子加工车间学习操作,充分发挥了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各村老百姓也由最初的观望到参与其中。现如今,村干部周末闲暇期间也会和老百姓一起来到电子扶贫车间共同工作,电子扶贫车间正悄无声息的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干群关系日益和谐。
关照特殊群体 鼓励励志脱贫
为确保致富路上不落一人,蒿坪镇高度关注对残疾贫困群体的帮扶救助,鼓励腿脚不便但双手灵活的残疾人勇敢到扶贫车间尝试务工,积极创造条件吸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严禁扶贫车间经营者对具备劳动条件的残疾人就业设障。蒿坪村的皮随学就是励志脱贫的典型代表,皮随学是蒿坪村3组的一名聋哑群众,母亲年事已高,父亲瘫痪不起,一家人的生活紧靠着国家政策兜底维系,自从镇上办起了电子加工车间,皮随学的生活似乎看到了新的希望,聪明好学的他迅速进入了角色,在电子加工厂主要从事磁环脱模工作。加之扶贫车间对残疾人的优惠补助政策,皮随学每月至少能增加1200余元收入。受皮随学鼓舞,余家湾村65岁的张天秀老人也报名,用张天秀老人的话说:“虽然没有年轻人做得快,但一个月下来也能拿到1000块以上,足够补贴家用了”。
针对当地群众加工产品大多处于低端水平、群众收入较低的现状,镇政府结合实际,及时和电子车间经营者做好对接,加强对车间员工的技能培训。镇政府组织群众到电子加工车间,车间安排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培训。目前,扶贫车间已免费提供技术培训5批次,培养出熟练工人30余人,并对新入职的员工首月工资进行保底支付,增强了贫困群众增收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