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扶贫路上无小事 细节帮扶暖人心—记沙市区税务局驻村工作队员徐新华
荆楚扶贫网消息:“走进贫困户的世界我一点都不后悔,了解了他们的艰难,我认为我干的每件小事都能照亮他们的笑脸。”沙市区税务局驻观音垱镇皇屯村驻村工作队员徐新华说。
“徐新华真是比我的亲人还亲呐!”
今年63岁的毛庆梅本该安享晚年,却仍在为一家人的生计忙碌着。“34年前,我和丈夫开了家农资厂,成为村里最先富起来的万元户,也是村里唯一的‘五好家庭光荣户’,我们家最早在镇上建起三层小洋楼,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说起当年的景象,毛庆梅眼里泛着光亮,但这光很快就黯淡下来。
2000年,为了治疗丈夫的肝病,毛庆梅把厂和洋楼相继变卖,但无奈2003年丈夫因肝硬化去世,家里失去了顶梁柱。生活的重担和供两个儿子上学的压力全部压在了毛庆梅一个人身上。
好不容易熬到两个儿子大学毕业,没曾想大儿子郭德洪24岁那年患上精神分裂症,媳妇也是精神病患者,生活的艰难无法逃避,屋后八亩水田是全家的所有生活来源,靠着微薄的收入照顾儿子媳妇孙子,毛庆梅感觉天都要塌了。
徐新华第一次上门走访,就被这家的境遇深深触动。看着一家四口挤在一间旧房子里,雨天屋外大雨屋里小雨,做饭时屋顶柴灰随着烟雾飘进锅里,徐新华鼻子一酸,就掉头回到驻点,连夜和扶贫队同事商量,要给毛庆梅一家改善居住环境。
经张罗,危房改造款很快到位,可是仍有2万元缺口。徐新华又火急火燎回到单位找领导和同事发起筹资活动,让涓滴之水成海洋,颗颗爱心变希望。资金有了,徐新华又成了监工,联系工程队,屋顶翻新加固,内外墙壁粉刷,地面整修硬化、老旧门窗更换,他全程参与,成了半个“包工头”。搬进翻新的房子里,毛庆梅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每次去毛庆梅家里,徐新华都会自己从城里带上零食点心去看望郭德洪夫妇,像哄小孩一样叮嘱他们每天按时吃药,听妈妈的话。郭德洪清醒的时候总会竖起大拇指说“徐叔是我家的亲人。”
“只当他们是小孩子”
临近中秋,徐新华返回城里在家带了些七八成新的衣服被褥鞋子和几盒未开封的月饼。赶回黄屯村的路上,远远看到一个年逾五十的村妇咧着嘴冲他傻笑。
这是徐新华的扶贫对象古喜香,一个连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都丧失了的精神病患者,丈夫王长国也患心脏病多年,干不了重活,全家就指着80岁的老父亲古长茂过活。
“老王,我给你带了些过冬的衣物。”王长国家房子打地基的当天,徐新华从城里赶回来直奔王长国家。王长国穿43码的鞋子,古长茂穿165的衣服,这些细节徐新华都一一记在心里。每到换季他就发动亲朋好友捐些衣物带过来。
古喜香一发病时,就把家里的衣服被子点火烧掉,家里永远缺衣少被。无助的王长国只好给徐新华打电话求助。徐新华二话不说把自己盖的棉被连夜送到王长国家,自己和扶贫点上的同事凑合了一夜。
“虽然他们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但是只要给点光,他们总是能感觉温暖的,我只当他们是小孩子。我的帮助还微不足道,但只要能让他们稍微过体面点,我就觉得很满足。”徐新华说这种满足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闲不住的徐新华打算在村里建爱心墙,发动爱心人士和社会公益组织参与黄屯村帮扶建设。他计划让村民在爱心墙上写下困难,由爱心人士来共同完成。这是徐新华扶贫路上斩钉截铁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