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国土干部驻村14年晒得比村民黑

发布时间:2020-07-23    来源:    字体大小:A-   A+

    

蒋国银在长江干堤上巡查

□楚天都市报记者 简俊晖 通讯员 张敏 彭宇 胡卫华

在武汉开发区纱帽街通津村驻村14年,把2300多位村民的情况盘得烂熟,村子集并拆迁得只剩45户不足百人,但村民们遇到事,还是不约而同地找村第一书记蒋国银帮忙。

54岁的蒋国银是武汉开发区(汉南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干部,他在通津村民心目中,就是保姆般的存在。

驻村14年晒得比村民还黑

21日上午,通津村防汛总指挥蒋国银在长江大堤上巡查。行至通津低闸堤段时,他警觉闸口有水流声,就赶紧从早已备好的木梯爬下两米深的沟渠,仔细检查,发现闸口冒出来是清水,才松了一口气,叮嘱防汛人员盯紧,发现水变浑浊要立即报告。“这里正对面就是嘉鱼簰洲湾,属于险工险段,所以要格外小心。”蒋国银对防汛队员们说。

蒋银国是湖北天门人,1983年在广东参军,3年后复员安置到武汉市汉南区,历任汉南区国土局监察科副科长、执法中队队长等职,现为武汉开发区(汉南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整理中心正科级干部。2006年,蒋银国40岁时,领导安排他到通津村驻村结对帮扶,从此与通津村结下不解之缘。

“我本身就是农民出身,对乡村民风民俗有些了解,做起工作来,还比较顺手。”蒋国银自豪地说。村民搞不定的事,他总能摆平。当两年结对帮扶期满,领导安排他继续驻村。此后,“三万”“精准扶贫”等活动一轮接一轮,蒋国银都是驻村的不二人选。2016年起,蒋国银担任通津村第一书记。

皮肤晒成古铜色、额头布满皱纹,自从上堤值守以来,蒋国银就常被前来督查防汛的干部当成农民。“这是我的光荣,说明我没有丢掉本色。”蒋国银笑呵呵地说,巡防3.6公里堤段,他经验充足。“1998年,我在长江干堤驻守90天,白天晒太阳,晚上喂蚊子,下堤时瘦到不足80斤。”蒋国银认为,现在的防汛条件比20年前天翻地覆,但锄杂草、踩泥巴还是基本功。

抗疫抗洪都冲在最前面

通津村是武汉开发区最大的行政村,全村641户,2397人。近年来逐步拆迁,绝大多数村民搬出,老村庄目前只有45户。由于集中安置房还没完工,已搬走的596户、2000多村民,分散居住在纱帽街各社区。“涉及600多个楼栋,几乎没有哪两户在同一栋楼。”抗疫期间,蒋国银给他们送生活物资等,难度比一般村大得多。

“那段时间,蒋书记真是吃了亏。”通津村副主任吴延虎对楚天都市报记者说,抗疫期间,74岁村民杨爹爹租住在绿苑路社区一处民房里,小区封闭后,老人突发前列腺炎,通津村安排网约车到小区接他去医院救治,但车子开不进小区。蒋国银身上有通行证,他进到小区背起杨爹爹就往外赶,背了300多米才上网约车,之后又是网约车送到小区门口,他再把老人背回家。如此每天来回两趟,背着老人跑了9天,直到老人完全痊愈。

为了让村民安心居家,蒋国银找局里申请到12000多斤大米、100箱食用油,把这些物资逐一发放到分散在600多栋楼里的每一户通津村民家里。“村里的党员干部、志愿者挑了大梁,把私家车当货车用,最后一户都没漏。”蒋国银说。

今年汛期,蒋国银组织通津村70多人上堤。在堤上立好的帐篷,多次被风吹倒,蒋国银就通过战友运来6个空集装箱,作为防汛哨棚。村民们说:“能遮风挡雨,还有空调、冰箱,真不错。”

送最后一批村民进城再退休

驻村14年,干部变农民,难道就不想回机关上班吗?蒋国银坦言:“我跟领导提过,领导也答应了,但是村民有事还是找我。我想,事总要人做,我对这儿熟,大家也很抬我的庄,反正都是组织布置的工作,干就干好吧。”

通津村民陈国平说,蒋国银驻村14年,给村里通了自来水,修了硬化路,亮了路灯。村民对他都很认可。

蒋国银家住纱帽街,离通津村不到半小时车程,办事较方便。蒋国银的妻子在汉南医院上班,女儿也参加了工作,他没有后顾之忧,就一门心思地为通津村民服务。目前,他正在筹划给600多户村民分配安置房,“这是块硬骨头,但我相信拿得下来。等最后45户村民进城了,我就该退休啰。”

上一篇:带着20多个徒弟养蜂 七旬老人致富不忘乡亲
下一篇:荆门屈家岭推行农业保险对冲种养风险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