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舍弃百万年薪回乡种高山蔬菜

发布时间:2020-09-17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村民挑选西红柿打包装筐。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训前 通讯员 熊彪 曹章

秋意渐浓,武陵山上的西红柿熟了。

9月12日,巴东县野三关镇竹园淌村蔬菜基地,村民忙着采摘红彤彤的西红柿。一旁的包装车间也是热火朝天,工人挑选出规格一致的西红柿,装框码齐。

望着满载西红柿的货车远去,巴东县黄连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旭乐得笑眯了眼。“目前,基地平均每天出货六七十吨。”他说,西红柿主要运往武汉、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批发市场。

竹园淌村海拔1400到1600米,是高山反季节蔬菜的理想产地。朱旭介绍,高山西红柿采摘期在8月下旬至11月初,与大路货错峰上市,每公斤售价5元左右,效益很好。

今年35岁的朱旭是乡亲们口中的传奇人物。年少时他外出进入煤矿行业,从工人做到管理层,年薪百万元。

2017年,朱旭回到家乡竹园淌村,成立公司,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展生态循环高效农业。公司流转1139亩土地种西红柿,每亩租金500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一个个大棚沿着山谷一溜儿铺开,绵延几里,非常壮观。西红柿基地上游,标准化猪场存栏7500头猪,猪场配套建设1400立方米的沼气池,一个“猪-沼-菜”农业生态循环体系就此成型。

朱旭介绍,公司年产西红柿8540吨,出栏生猪1.5万头,去年总产值达9400多万元。

竹园淌村曾是典型的高山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高达40.12%。巴东县副县长雷玉龙介绍,该县整合财政资金2575万元,支持公司基础设施和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助推竹园淌村扶贫产业发展。

产业破土而出,群众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50岁的脱贫户朱祯山,过去妻子常年卧病在床,儿子上大学,家庭生活困难。朱祯山如今已是基地技术骨干,每月5000元工资。“12亩地流转给公司,每年还有6000元租金。”朱祯说,去年一家人年收入6万余元,不仅还清欠债,还有存款,一举脱贫。

朱旭介绍,公司吸纳竹园淌、麻沙坪、高阳寨、木龙垭、上李坪、凉伞坡、龙潭坪7个村400多人务工,其中贫困群众258人,累计发放工资1570万元。同时,公司每年给村集体及贫困户分红,股权收益分红累计达104.4万元。

上一篇:不让乡亲们摸黑跳广场舞 山里走出的退伍军人出手捐赠
下一篇:【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煮“热”一壶房县黄酒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