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尹洁 通讯员 王甜甜
他有序开发山林资源,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他多方争取资金项目,解决群众“三大难题”;他想方设法资助村民,确保他们不因病返贫。他叫杨行江,是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沈家大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虽已过七十古稀之年,杨行江却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天的工作。多年来,他带领干部群众把昔日贫困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文明村。今年2月,杨行江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近日,又被评为2021年1-2月“荆楚楷模”月度人物。
58岁重返家乡挑重任
早在32年前,杨行江就是沈家大湾村的党支部书记,后因生活变动去往外地。2008年,村级换届选举,村民们纷纷打电话请他回来,一致推举他任村支书。就这样,58岁的杨行江回到了熟悉和热爱的家乡。重返沈家大湾村的那天,他就暗下决心,一定不负重托,带着乡亲们早日脱贫。
多年来,沈家大湾村面临着“行路难”“灌溉难”“用电难”的三大难题,这也是阻碍乡村经济发展的掣肘。自上任后,杨行江多方争取资源,带领干部群众硬化通组通户路18公里;新装4台变压器;整修21口山塘,新建5座提水泵站,全村168户农民全部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修路的那段日子,杨行江和村委会干部每天轮流值班,清晨六点就来到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和协调工作。一碗方便面,就是他们的早餐,炎炎烈日下,他们挥汗如雨。“路修扎实了,才有后面的发展,不能马虎。”杨行江说。
“杨书记上任后为村里做了不少好事,当初我们选他选对了!”说起村里的变化,二组村民张怡前如数家珍,“这路修得好!我出去做生意方便多了,伢们再也不要大人背着、踩着深泥上学了。”
美丽生态引来万只白鹭
要致富,先种树。十多年来,杨行江有序开发山林资源,流转山林800亩、土地300亩给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管理种植苗圃基地,9户11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他还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大力推进智能香菇项目,目前已建成300万元的智能温控出菇房,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吸纳贫困户就业15人。
道路通了,山林绿了,环境美了,白鹭来了。黄冈、武汉等不少城市里的摄影爱好者也纷纷来到沈家大湾村,用镜头捕捉白鹭的优雅倩影。这时的杨行江,又动起了乡村旅游的脑筋,在全国和省市级媒体推介“万只白鹭”的栖息盛况,一炮打响。
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良好生态,沈家大湾村制定了白鹭保护“硬五条”,积极开展护鸟行动。目前,白鹭山已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旅游景点,村民也借乡村美景发展起农家乐、卖土特产,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
带领村民安居乐业奔未来
“既然乡亲们把我选出来,就不能让大家失望。”脱贫攻坚一路走来,杨行江始终不曾忘记自己的使命,再苦再难也要带着村民向前奔。村级集体经济困难时期,他一连几年都没领工资,被村民们称为“零工资”书记。不仅如此,多年来,他本人及两个儿子先后为受灾群众、身患重病的贫困户捐款捐物达20多万元。
聚焦“边缘户”“监测户”,杨行江通过争取上级专项政策救济、干部带头资助、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方式,确保村民不因病返贫;兑现39户贫困户全年奖补政策58000元、全年教育扶贫资金29000元,不再让村民因基本生活和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发愁。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奋斗新起点。”杨行江说,振兴乡村经济,要规划先行,要科学布局。此外,杨行江目前最要紧的工作是寻找合适的人才,“拥有了人才,才能占领制高点,才有更好的发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