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香茶配灯戏演绎山乡致富传奇

发布时间:2021-07-21    来源:    字体大小:A-   A+

    

美丽的白杨坪洞下槽村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俊

恩施市白杨坪洞下槽村,满山茶园飘香,也是非遗灯戏之乡。

这里曾是当地重点贫困村,大山的阻隔,一度让这里发展缓慢。从没有路没有水的穷山村,到现在产业兴旺村庄美丽。历经脱贫攻坚的锤炼,搭上乡村振兴的发展快车,如今的恩施市白杨坪镇洞下槽村万亩茶园四季常青,青瓦白墙的特色民居错落有致,村民和谐友善,发展劲头十足。

在国家政策和当地致富带头人阳家寿的带领下,洞下槽村打造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高端养老于一体的城郊乡村振兴示范点。同时,茶叶和农旅融合的乡村游也成为亮点。

乡贤能人回村凝聚人心

从318国道拐进山间小路,翻过山峦来到洞下槽村。

该村7个村民小组3184人,2014年建档立卡时识别贫困人口276户862人。2017年,恩施州委办公室扶贫工作队进驻洞下槽村,“人心涣散,路不平,吃水难,电不稳,网不通,危房多。”这是洞下槽村给尖刀班留下的第一印象。

人心齐,泰山移。要想使洞下槽村发展起来,必须让大家劲往一块使,尖刀班成员们形成共识。阳家寿曾是恩施州大耀置业公司“掌门人”,事业有成,本可离开农村在城里发展。阳家寿回忆说:“为说服我回村兴业,时任洞下槽村党总支书记曾三顾茅庐,既打感情牌,也讲现在的好政策。”怀揣着一份建设家乡的情怀,阳家寿于2017年回到洞下槽村,随后成为村委会成员,同年阳家寿成为预备党员,2018年正式入党,被任命为村党总支副书记。

尖刀班对全村93名党员分类管理和设岗定责,悬挂“党员责任公示牌”,发放《党员工作任务派遣单》,村民反馈意见成为干部考核标准。

年过七旬的宋银章是一名老党员,他除了负责联系10户农户外,还主动认领电网改造、路网建设工作,无偿协助处理村务。他说,这帮年轻人确实搞得好,有魄力。

随后的几年,村民的发展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今年村里举办女儿会时,很多村民主动担当志愿者,维护交通和会场秩序;村里修建产业循环路,需要占村民廖康海家茶园6亩,该组村民自发为其调剂茶园4亩……这样的事在村里还有很多。

路通了水来了4G全覆盖

近年来,洞下槽村硬化通村通组入户公路61.5公里,铺设自来水管网68公里,全村电网、弱电实现改造升级,光纤通达每个小组、实现4G网络全覆盖,水电路网问题全部解决。

“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村民付先华说。2018年,尖刀班成员周辉军对其结对帮扶,经走访,了解到他有制茶手艺,引导和鼓励他开办茶叶加工厂,并为其争取小额贷款。如今,付先华一家年收入已超过20万元,装了新房子、买了新车子,正在谋划开办民宿和农家乐。像付先华这样致富的村民,洞下槽村越来越多。

2017年至今,为打造“灯戏茶香”文旅品牌,洞下槽村先后投入500余万元为民居搭建统一制式的廊柱、翻盖屋檐,修建廊亭,引导村民种树栽花。同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建综合性办公楼、村卫生室及文体活动场所,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越来越完善。

破落的小山村正发生亘古未有的变化。村民罗永珍说,以前小外孙不愿意来洞下槽,现在回来了撵都撵不走。

漫山遍野茶叶成了金叶子

茶叶种植是洞下槽村特色产业。目前,全村已累计发展茶叶1.1万亩,建成有机茶生产基地1300多亩。依托茶叶产业,洞下槽村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发展乡村旅游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形成了“茶蔬果共生、文旅娱融合”的新路子。

长期在外打拼,阳家寿视野开阔,发展思路清晰。他不断与村干部、村民开会商讨,最终达成共识:洞下槽村的最大优势是良好的自然生态,最先要发展的是茶叶产业,通过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走茶旅融合发展之路,让茶树成为全村的“摇钱树”。

说干就干。阳家寿决定先把茶叶产业发展起来,将分散的600亩茶叶统一承包,优选茶叶品种、改善土壤品质,建成有机茶园。然后,兴建村级茶厂,引进省级茶叶龙头企业落户本村。

为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洞下槽村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将村民聚集在产业链上。茶叶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茶农发展茶园的信心又回来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些茶叶可是‘黄金茶’,一斤鲜茶可卖100元呢。”茶农付先华说:“我以前一年收入只有几千元,现在年收入有20多万元,家里盖了洋房,买了小汽车。”

挖掘灯戏文化打出非遗牌

返乡后,阳家寿领头在村里成立了龙赶湖合作社,依托洞下槽生态、交通、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高端康养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3年来,通过政府项目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龙赶湖合作社已投资9000多万元,目前第一期已建成儿童乐园、烧烤园、灯戏楼、振兴楼、茶园游步道、自行车道等,茶旅融合的乡村游初具雏形。

洞下槽是“全国灯戏之乡”,发展旅游需要厚植文化底蕴,阳家寿又开始挖掘村里的“活宝贝”——具有200年历史的灯戏文化,而他的母亲孟永香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恩施灯戏的第九代传人。

阳家寿决定请他的母亲“出山”,将灯戏文化发扬光大。

“灯戏我唱了一辈子,以前只当作兴趣爱好。家寿多次劝我开门传艺,打造戏班子,将文化传承下去,让灯戏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吸铁石。”孟永香说。

孟永香潜心教学,跟着学灯戏的村民越来越多,阳家寿出资打造“灯戏茶乡”舞台,从此灯戏文化有了成长的沃土。

“公路通到家边边,产业发展到山尖尖,低保、农保、医保全到位,莫愁好日子不到来……”通俗易懂的说唱,风趣幽默的表演,逗得前来看热闹的游客捧腹大笑。孟永香说:“过年期间最忙碌,从大年三十开始,一直要演到正月十五呢!”

恩施灯戏影响力日渐扩大,现有灯戏班5个,从艺人员70余人,每年演出场次约100余场,灯戏剧目112个。

走一走茶园步道,看一看灯戏表演,尝一尝农家美味,洞下槽村成了都市人向往的“诗与远方”。随着关注的增加,“全国生态文化村”“首批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荣誉称号相继落户洞下槽村。

上一篇:迎接“三农”加快发展的春天——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祖云
下一篇:铁皮石斛落户大冶长成“隐形冠军”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