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1-08-04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党旗猎猎淬初心 清水汩汩送农家

——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纪实

浠水县白莲河水厂被水利部遴选为2020年全国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该水厂日供水规模5.69万吨,惠及60余万人。

全国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公安县麻豪口水厂,日供水规模2.2万吨,受益范围15.36万人。

全国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大冶市殷祖水厂设计日供水能力30万吨,总投资9.03亿元,自王英水库引水(II类水),是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和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的示范工程。

枝江市胡家畈水厂优选水源、优化制水工艺,高质量建成42项指标检测能力的水质化验室。

600多米高的绝壁之间架起千米水管,长阳县渔峡口镇龙池村告别吃水难。

全国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新洲区刘集水厂,是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范例。

花纹水厂是咸宁首座高扬程供水水厂,供水净高差达到400余米,通过多级提水,实现高山稳定供水。

蓝顶白墙的通城县龙潭水厂,从长期保持I类水质的龙潭水库引水。

今年春节前通水的英水西河中心水厂,是英山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的重要节点工程。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

6月28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一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及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受表彰。

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中心党支部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是全国水利系统获表彰的两个基层党组织之一,也是湖北省直机关唯一支部代表。

这既是一份至高的荣誉,也是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张实干的答卷。

饮水安全,关乎发展,关系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中心肩负着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计划申报、工程建设和监督管理重任。

近年来,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中心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锚定“让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为湖北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疫情阻击战、抗洪保卫战提供了有力保障与支撑,交出了一份份广受好评的合格答卷,多次获评“红旗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获得“湖北省首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在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中心党支部的指导下,全省各地着力改善农村地区供水条件、创新供水模式,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超常决心、超常举措、超常力度,推动项目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施从无到有、群众取水从难到易、供水质量从差到好,一管管清泓汩汩流进农家,湖北农村人口实现了从“扁担挑水”到“水龙头一拧”的幸福演变。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中心党支部党员干部坚持下沉基层、奔走一线,化解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资金缺口、管理困局等热点、难点问题,“十三五”期间,促成20个县(市、区)采取PPP、BT、BOT等模式融资20多亿元,建设运营水厂50余座,在工程建设资金筹措、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探索出“湖北经验”。

经过不懈努力,湖北省提前一年完成2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脱贫攻坚任务,率先总体实现国家现行标准下省域44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全覆盖。眼下,湖北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正从“面的覆盖”迈向“质的提升”。

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率先总体实现现行标准下“全覆盖”

饮水,关乎民生福祉,是党中央始终“放在心头”的一件大事。

20世纪初期,受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条件制约,农村供水设施普遍简陋,不少农村居民到小河、小溪、塘堰挑水喝,遇上干旱季节,则需到更远的地方拉水、背水。

在平均海拔1200米、喀斯特地貌覆盖全域的保康赵家山村,吃水难、用水难,曾是套在保康山区干部群众头上的一道“紧箍咒”。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施建成前,村民经常要步行十几公里到隔壁镇上挑水,每年干旱季节,村里一多半纠纷都和水有关。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工作的指引。我们始终牢记初心使命,锚定目标任务,着力解决饮水安全这个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基础的民生工程。”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中心(以下简称“饮水中心”)党支部书记陈建华表示。

陈建华介绍,2005年以前,我省主要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工代赈等方式,实施人蓄饮水、防病改水和饮水解困等项目,重点解决农村人口“有水喝”的历史难题,从2005年起,湖北通过大规模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着力解决农村人口“喝好水”问题。

规划先行、谋定后动。

在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省高质量起草并报请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2019年底前解决953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优先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242万人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

多次组织开展现状与需求调查,逐县逐项对接,饮水中心联合6个省直部门编制《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还同步编制了全国唯一的省级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专项规划。

攻坚克难,饮水安全不落一户一人。

几年来,饮水中心支部党员干部坚持下沉基层、奔走一线,实打实调研督导、面对面排忧解难,饮水中心党支部组织对89个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状况开展随机抽取、电话访谈、靶向核查工作,全方位推动各地切实巩固稳定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成果。

坚持局部与全域相统筹、精准扶贫与巩固提升相衔接,在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坚定决心下,湖北省提前一年完成242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脱贫攻坚任务,率先总体实现国家现行标准下省域44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全覆盖。

2020年8月份,全国脱贫攻坚普查结果显示,我省共入户调查114.66万贫困户,没有饮水安全无保障问题。

2020年是湖北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战疫、战洪、战贫三战叠加,农村供水特别是水量、水质和运行维护带来严峻挑战。

兜牢民生底线、守护百姓幸福。饮水中心全体党员干部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一体推进,全力组织指导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部门坚守巩固饮水安全成果,仅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各地修订完善836处万人以上供水工程应急供水预案,累计开展应急抢修6700多次,顶住了大量返乡人员长时间滞留、饮用水持续处于高峰的压力,确保全省农村供水总体平稳有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专门介绍了湖北农村抗疫情、保供水的做法和成效。

凿绝壁、钻深井、架飞线 找水路上涌现一个个超常规工程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解决好饮水问题,才能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

“随时都有干净的自来水,不像以前一到干旱天气就要为水发愁。”6月26日,巴东县茶店子镇朱砂土村三组脱贫户张绪成拧开水龙头,清澈透亮的自来水喷涌而出,哗哗流进菜盆。

巴东县茶店子镇位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喀斯特地貌突出,山高坡陡,地下中空,全镇32个村都缺水吃。在没通自来水时,张绪成一家用水主要靠屋顶集雨。

张绪成一家能用上自来水,缘于巴东县实施的精准扶贫农村饮水安全补短板工程。

为解决当地村民吃水难题,巴东县水利局制定垂直升降机、履带车转运、绝壁操作平台组合式施工方案,在千米高山峡谷中铺设15.5公里输水管网。2019年9月,茶店子供水工程投入使用,茶店子集镇及周边14个村2.7万人告别“饮水难”。

咸丰县坪坝营镇,因煤炭开采“捅漏了水井底子”,地表水下沉,河水流量逐年减少,水深由上世纪80年代的3米,“瘦身”为仅20厘米的小溪,到2016年,除集镇外,大部分地区存在安全饮水问题。

“解渴”,成为整个坪坝营镇居民的刚需,找水成为当务之急。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夏天,该县在坪坝营镇海拔1650米的“甲地”小团坝找到隐藏水源,经实地勘察后,工作人员发现如果从山上铺设管道引水至水厂,到了枯水季,还会出现供水不足的问题。

经过组织专家反复论证,一个“甲调乙蓄丙输”组团供水的新模式“浮出水面”——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在水源地和水厂中间的“乙”地修建库容9.9万立方米的杭恩塘堰,利用塘堰调蓄,再输水至“丙地”梨树坝、大铧尖等5处水厂,项目建成后,坪坝营镇黄鳝坝、苟家营等19个村2.6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迎刃而解,这个集体智慧碰撞出的全新供水模式,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高度肯定。

一条条输水管道、一座座供水工程,连接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这背后,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坚强领导,也是水利党员干部职工的辛苦努力、默默付出。

找水路上,一个个超常规工程在荆楚大地相继涌现。

2019年6月2日,经过一年的施工,“龙池飞线”通水,源自招徕河村陡崖上的山泉,通过供水管道越过大布滩河谷注入长阳县龙池水厂,经过净化处理后引到305户村民家,工程由两根钢丝绳和一根水管组成,两头“系”在大布滩河两岸的悬崖上,飞线单跨1480米,最大悬空高度600多米,单跨和悬空高度均为湖北省同类饮水工程之最;2018年10月31日,恩施州屯堡乡田凤坪村,通过吊篮运输,在500多米高、1000多米深的高山绝壁中取得生命之水……

用大水源、建大水厂、铺大管网 农村规模化供水比例超七成

发展城乡一体化、规模化供水工程,用大水源、建大水厂、铺大管网,是持续稳定长久地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有效途径。

距离黄冈市自来水公司三水厂9公里处,是刚刚完工的南湖供水加压站。

“供水管网铺设接近尾声。”自来水公司客户经理马继平说,黄冈水厂的自来水在此中转加压后,将一路奔向浠水县巴河镇,让巴河镇58个行政村居民告别原来的小水厂,喝上长江水。

能延则延、能并则并,通过最大限度延伸城市供水管网,最小限度保留单村水厂,是湖北推行规模化供水的举措之一。

大别山南麓的英山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工程进度已超过一半。

城乡共饮,源于2016年6月强降雨后暴露出的供水短板,水厂受损、供水中断,痛定思痛,大雨过后,英山县瞄准城乡供水一体化来“补短板”。在看过一体化初步方案后,陈建华建议该县根据地势便利,将农村和城区供水一并考虑,并先后10次到英山县现场调研、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

今年春节前夕,日供水5万吨的西河中心水厂竣工通水,为当地21.16万人口送上一份特别的新春礼物。7月8日,一体化项目中的另一节点工程百丈河水厂开工建设。按照规划,一体化项目中新改扩建的4座大水厂将连接成网,并和乡镇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联通,让英山县全部城镇居民和3/4农村人口饮用水“同管、同量、同质、同安全”。

位于湖北中南部的洪湖市,一个“巨无霸”水厂正在推进——规划日供水能力10万吨的西部中心水厂建成后,洪湖市西部原有的9个乡镇将被并为加压站,将西部水厂生产的自来水“中转”入户,46.5万人口的水源地从东津河变为取长江水为主、原水源备用的双水源供水。

能大则大、能并则并。规模化供水,意味着制水工艺更先进、水质水量更有保障。荆楚大地上,规模集中为主、小型分散补充的农村供水格局将更加完善。

目前,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由多到少,由小变大,其中“千吨万人”水厂830处,供水人口3351.74万人。值得一提的是,分散工程由2015年的100.3万处,锐减至去年底的26.51万处。

截至去年底,全省农村规模化工程供水人口比例达77%,到2025年底,这一比例将达85%。

从政府主导到多元投入 拓展筹资渠道破解资金难题

大水源、大水厂有效强化了供水保障,但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农村地势地貌复杂多变等原因,导致农村水厂建设和管网铺设需要大手笔,全覆盖更需要大投资。

以不等不靠的决心的担当,湖北通过增加财政收入、争取专项债券、利用金融信贷、吸纳社会资本等多渠道筹资。

走进麻城市三河口水厂供水服务大厅,墙上一副巨型水厂管网分布图引人注目,图上位于东北角的三河口水厂,全程自流一路向西南送水,一期工程日供水规模2.5万吨,满足37万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水厂总投资约1.5亿元,中央和省级补助6000万元。”获得特许经营资质的麻城市润泉自来水有限公司负责人唐白浪介绍,“剩余大部分由我们投资。”

著名的将军县红安县,大胆尝试,引入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水务公司,实现“政府宏观管理、群众普遍满意、公司市场获益”的共赢。如今,这家水务公司不仅承担着红安县最大的供水工程县南水厂的运行管理维护任务,同时还自投资金,对水厂进行升级扩建,确保供水效益,实现公司良性循环。

位于武陵山区腹地的来凤县,为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摒弃了小打小闹、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做法,于2016年对乡镇水厂进行了统一规划——新建和改造水厂27个,铺设管网2600公里,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愿望很美好,但算下来投资要3.7亿多元,山区财力不足,钱从哪里来?

为此该县大胆创新采取PPP模式,组建来凤县凤天水投公司,公开招标引入湖北水总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社会资本方,双方共同组建来凤凤天农村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具体运作。这也成为湖北首个采取PPP模式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项目,注册资本1.125亿元,其中湖北水总出资51%,县政府出自49%。项目资金缺口由湖北水总担保,通过银行贷款解决,项目惠及28万农村居民。

饮水中心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县市走城乡融合、规模发展之路,力推“可信可学可复制”的来凤经验,鼓励各地吸纳社会资本进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近年来,已促成近20个县(市、区)采取PPP、BT、BOT等模式融资约20亿元,建设运营50多座水厂。

此外,2016年以来,饮水中心党支部已累计争取中央投资11.66亿元,落实省级预算内补助资金11亿元,省级转贷市县政府债券额度19.95亿元,争取省政府明确从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中统筹解决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在投资安排上,重点向37个贫困县倾斜,占比68.45%。

开动脑筋,拓宽思路,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破解资金难题,湖北省在破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筹资难题上的有效探索,得到水利部充分肯定。

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工程管护有了“中枢系统”

农村供水工程点多面广,管护到位是确保工程持久发挥效益的关键。

信息化,提升水厂科学管理水平。

在大冶市殷祖水厂的中控室,一块3米多宽的巨大屏幕上,生产过程中运行参数和水质数据一目了然。

“除了监管生产安全,我们还能监控供水安全。”点开电脑,操作员胡清莹说,通过监控点水压、水量的数值,可以及时发现供水管道破损情况,并组织抢修。

作为全国首批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已通水近4年的殷祖水厂一期目前日均供水量18.2万吨,覆盖大冶城区及各乡镇60万人口,也因管理水平高、运作稳健,赢得良好的社会评价。

水厂不仅在建设之初采用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设备、技术、工艺,还积极推进“智慧水务”建设,与王英引水工程信息系统对接,完善调度、监测系统,通过地下管线定位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等,尝试对用户信息跟踪定位,以科技手段弥补传统人工管理不足。

“正在谋划乡村一级供水智能化改造,统一建设监测平台。”大冶饮水办主任柯方明说,不同于城市供水管道,农村自来水管网点多面广,铺设支线长,有些管线周边数公里无人居住。利用监控平台,能第一时间发现管道破损,及时检修恢复供水。

除了生产、供水自动监控,越来越多的新设备、新技术在农村水厂得到应用。

龙潭水厂今年刚刚投用,源水入水口6台射流曝气器正在工作。现场负责人介绍,制水工艺中,浊度越低,难度越大,运用新设备能再缩短1/3的沉淀时间。

絮凝、沉淀、过滤……在英山西河水厂中控室,只要轻点鼠标,从引水到制水、用水的全过程均可实时监测。

“启动、操作,全部可以在中控室的电脑上完成。”水厂设计方、中南市政总院现场项目经理罗志宾说,制水车间是水厂的“心脏”,中控室就是水厂的“大脑”,一旦出现水质浊度、PH值异常,电脑就会收到提醒,工作人员马上会远程处理。

“确保饮水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助力乡村振兴。”湖北正立足长远,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管护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并设立监督电话和电子邮箱,畅通群众监督投诉渠道,不断提升农村供水管理水平。

有水百业兴 “幸福水”浇灌美好未来

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水一通,日子好过多了。”自从有了自来水,家住通山县望湖村的吴明谷办起农家乐,他还盘算着把豆腐作坊规模再扩大,这在没水的年头,他想都不敢想。

在通城县关刀镇工业园里,新建成的厂房传来阵阵机器声,为保证工业园区用水,关刀水厂专门进行管网延伸和改造,县水利部门投入100多万元,从8公里外将自来水输送到工业园,2020年工业园已正式投产,入驻6家企业,年产值达1个亿。

汩汩流动的清泉,为群众致富、区域发展提供水利支撑。

在咸宁市咸安区,花纹水厂彻底解决了花纹山区星星、垅下、大坪3个村及星星竹海风景区共计上万人的饮水问题,还引来了投资。在星星竹海风景区,陈家沟乡村振兴示范园项目正加紧建设。项目负责人陈凯长期在深圳经商,早就看好家乡的旅游资源,因为村子常年缺水,一直下不了投资的决心,“现在通了自来水,我们的项目正抓紧建设。”

十堰市房县4年内,兴建农村集中饮水工程308座,分散饮水工程870处,供水规模达5.71万吨/日,受益易地搬迁小区682个,解决了40.06万农村人口吃水难题。村民们用上清洁自来水,劳动力从挑水、担水中解放出来,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平均每年实现劳务收入18亿元,14.05万农村人口甩掉贫困“帽子”。

水润民心、福至万家。进入新时代,转变饮水安全建设管理的观念和模式,打破城乡供水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供水同质同服务,已然成为百姓的新需求、新期待,也成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新使命。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去年,湖北又将79个农村饮水提标升级项目纳入全省经济重振补短板三年行动方案,计划改善农村供水人口1000万。

固底板、补短板、锻长板,强管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中心将重整行装再出发,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为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谱写更绚丽的水利篇章。

上一篇:监利市召开运用“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部署会
下一篇:修改14件废止4件 省人大集中清理涉营商环境省本级地方性法规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