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聚焦解决难点问题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发布时间:2021-12-15    来源:    字体大小:A-   A+

    

鄂州市国祥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在蒲团乡上倪村放养青稞四号鸭。 (视界网 方仲华 摄)

秭归抛荒地变成高产良田。 (视界网 郑家裕 摄)

房县军店镇中村村农民在中药材基地采收吊瓜。 (视界网 张启龙 摄)

竹山县深河乡双湾村绿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村民正在采摘秋菇。 (视界网 章磊 方建华 摄)

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乡共联村村民喜领股权证书和分红股金。 (视界网 黄余洋 摄)

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东王岗村,当地合作社推进社会化服务用无人机管理玉米地。 (视界网 李明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省农业农村厅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解决农村难点问题,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为激发农村内生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稳定”与“放活”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确权,不仅是给承包地颁发“身份证”,而且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了农民的“活资产”。

当前,我省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全面完成,确权家庭承包耕地6172.2万亩,确权农户878.2万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到户,确权登记数据库和信息应用平台基本建成,数据成果广泛应用。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范有序。全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2237.99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6.26%;签订流转合同的耕地面积1814.68万亩,流转合同规范率81.09%。

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各地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托管服务、股份合作、联耕联种等多种方式,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型规模经营面积1368.67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1.16%。

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仲裁体系逐步健全。全省设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90个,聘任仲裁员2400多人,形成乡村调解、县市仲裁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体系,在全国位列第一梯队。

聚焦“财产权”与“成员权”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重大制度创新之后又一项管长远、管全局的重大改革。

“查清”资产家底。经核实,全省24000多个行政村,集体土地资源总面积24030万亩,集体资产1868.5亿元,村平约778万元,集体资产中经营性资产594.1亿元。

“厘清”成员身份和“明确”组织形式。全省确认集体成员1146.4万户、4150万人,既是集体资产的所有者,也是经营收益的受益人;对24025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和经济合作社完成赋码登记发证,股份经济合作社量化集体资产792.9亿元,村集体股金分红累计达14.6亿元。

“明白”资产监管。我省启动“湖北数字农经”服务平台建设,80个县市区联入全省集体“三资”监管信息系统,60个市县交易机构接入全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平台,累计完成交易2.8万宗,成交金额310亿元。

截至目前,我省筹集资金10.51亿元,扶持2102个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清理规范合同16.4万份,增加集体收入5498万元。2020年,全省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到75.3亿元。

聚焦“小农户”与“现代农业”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

枝江农民周昌林在百里洲镇冯口村流转300多亩农田,用来种植水稻。不同于传统种田“老把式”,周昌林有了“田管家”。

这位“田管家”便是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该公司将小农户组成“MAP产业联合体”,引导小农户按照现代农业方式进行生产,提供全程种植解决方案和技术培训指导。今年,该公司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农业社会化服务以不流转土地为前提,解决“谁来种田”“怎样种田”难题,是“现代小农”背后的“大力推手”。

2017年,作为全国首个试点省份,我省率先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各类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30507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5506.7万亩次,服务小农户353.3万户次。

2017年至2020年,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全省安排资金5.7亿元,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今年,我省又安排资金2.5亿元,支持64个县完成社会化服务面积250万亩。

聚焦“减负”与“振兴”  开展农村集体债务化解

今年7月,长阳155个行政村账面债务1022万元全部化解“清零”。

化解和有效控制村级债务,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2020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化解村级债务的指导意见》,计划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村级债务化解,到2023年底,全省负债50万元以下的村实现债务“清零”。

债务清理全面完成。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24051个村清理核实债务总额219.5亿元,剥离经营性债务后,锁定全省化解村级债务目标任务数202.3亿元。

债务化解稳步推进。截至11月29日,化解非经营性债务56.7亿元,占任务总数的28.0%。长阳县等9个县(市、区)实现整体债务“清零”。

年度任务进展顺利。截至11月29日,全省非经营性负债10万元以下的3815个村,全部实现债务“清零”,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目前,全省村级债务化解取得阶段性成效。

土地制度改革

公安:“三个合作社”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

公安县以支部领办、村社合一方式创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合作社和资本合作社,有效破解农村土地碎片化、农民组织低效化、农业增效无力化等难题。

“三个合作社”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培育做强特色产业。

荆州市丹宇米业有限公司与闸口镇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组成联合体,3年发展优质订单面积20多万亩,带动农民增收3000万元;金秋农业“阳光玫瑰”系列葡萄卖到100元/斤,每亩土地实现净利润10万余元……目前,公安建成110个标准化生产基地,葡萄、虾稻、桔桃梨等特色种养铺就乡村振兴路。

“三个合作社”盘活要素资源,呈现共赢局面。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孟家溪镇青龙村集体以1155亩“四荒地”入股,年收入46万元。

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农民除流转保底收益、股权收益分红外,还能从“一亩三分地”中解放出来,获取劳务收入。

稳定企业投资预期,章庄铺镇欣荣村引进市场主体鑫盛农贸,兴建1.3万亩粮食蔬菜水果基地,“订制农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个合作社”激活基层组织活力。

孟家溪镇青龙村干部坦言,通过推行村干部交叉任职、合理取酬,组织农民入社合作,红色引擎再次发力,实现从“百呼一应”到“一呼百应”的转变。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秭归:下好“先手棋” 激活“新动能”

近年来,秭归县强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理顺产权关系,完善运行机制,整合政策资源,175个村(社区)圆满完成改革任务。

增厚家底,明晰集体产权关系——

全面彻底清产核资。县级出台10多份清产核资指导文件,组建专班,核实集体资产7.66亿元、集体土地319.09万亩。仅21所闲置村级小学确权一项,就增加村集体资产1494万元、集体建设用地10万余平方米。

全县共清理“三资”合同1801份,依法纠正“问题”合同524份,为村集体直接增收600万元。

创新方法,优化集体运行机制——

抓住关键点,推进股份合作制度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143个。

针对薄弱点,推进村级财务监管模式改革。实行村级会计业务委托第三方机构代理,启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加强村级财务规范管理。

找准结合点,推进公益设施建管机制改革。将集体公益设施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奖补机制,扭转“重建轻管、只建不管”局面。

综合施策,激发集体发展动力——

统筹政策扶持和资源项目,2020年,全县农村集体经营收益达3109.65万元,同比增长27.83%,村平17.87万元。

同时,秭归创建“幸福村落”,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村级债务化解

应城:化解村债9205万元71个村债务“清零”

今年8月以来,应城市整体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化解债务总额9205万元,占化解进度63.14%,71个村完成债务“清零”,提前实现年度工作目标。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责任。印发实施方案,成立以市长任组长的协调领导小组,组建业务专班、督查专班。各镇村成立化债领导小组、化债工作队,形成“市级指导、乡镇落实、村级实施”的联动机制。

清查锁定债务,精准化解。对核定债务逐笔清查、登记造册,确认债权12255.63万元,42951笔;锁定债务15833.28万元,15443笔。市化债办印发《应城市化解村级债务具体办法》,市财政列支3000万元,对化解个人债务按自筹资金40%实施“以奖代补”。全市累计化解金融机构债务3814.93万元,单位部门债务4655.51万元,个人债务1924万元。

建立健全台账,规范有序。建立健全台账登记,做到不错、不重、不漏;全面推行公示公开,做到村民认可、债权人认可。

高质高效化债,助推发展。以化解村级债务为契机,充分发挥农村集体10.7万亩山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农家民宿等多元化产业链,壮大集体经济,巩固化债成果。

农业社会化服务

随州众联:破解难题 粮食增产

1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单位名单,“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随州市众联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榜上有名。

农田全程服务,破解“谁来种地”的问题。联合社拥有各类农业机械设备360余台套,提供从旋田、育秧、播种、机插、施肥、植保、收割烘干及加工销售的“一条龙”服务,把撂荒地种满种足。今年,联合社为1.4万多户约6.7万余亩土地提供托管服务。

强化科技支撑,破解“如何种好地”的问题。联合社引进工厂化育秧技术,节约灌溉用水、育秧成本,提升秧苗品质;引进无人机植保新技术,节省农药和用水,每日作业量可达300亩;引进插秧侧深施肥设备,每亩水稻种植节肥15斤,提升绿色生产能力。此外,联合社积极开展技术集成、农机作业等综合农事服务,为小农户导入现代农业理念。

创新服务领域,破解“产销衔接”的问题。推广“双订单”,建立起供种企业、加工企业和种植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让社员和农户放心种植;打造品牌优势,积极对接市场,推介“随州香稻”,并开通网上销售平台,实行“线上订单、线下配送”。

2020年,随州众联产粮3.2万吨,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上一篇:宜昌立足大农业 奔赴现代化
下一篇:枣阳:唱好“看家戏” 筑牢“压舱石”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