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如何加强育种科技创新?在“种业硅谷”寻找答案

发布时间:2022-04-08    来源:    字体大小:A-   A+

    

科研人员在南繁基地做记录。

科研人员交流育种经验。

采集的作物种质资源。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通讯员 谢娅

千里之外的海南省陵水县,气温已逼近30摄氏度。

4月5日下午4点半,刚刚结束一天田头忙碌,10多名远离家人的湖北省农科院南繁科研人员聚在基地内的晒场,展开“头脑风暴”。

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了粮食安全,强调要在种子“卡脖子”技术上实现突破。结合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水稻育种方向如何优化?怎样推动更多育种成果走出实验室、“纸变钱”?言语间,一条条“金点子”不断涌现。

■ 市场呼唤水稻“特长生”

海南,冬春季也能够满足农作物周期生长繁殖。利用海南这一独特气候条件和生物资源,形成了中国一个独特的科研创新产业——南繁。

进行农作物品种选育加代、适应性观察、种子鉴定评估、扩繁和种子生产等活动,海南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里,可以让一个品种的育种周期缩短三分之一至一半。南繁基地也被誉为“育种者的天堂”。

每年有来自全国29个省份的700多家科研单位、种子企业科研人员从事南繁工作。累计超过2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加代、繁育,占到全国育成新品种的70%以上。三亚、陵水、乐东三市县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南繁育种基地,被称之为“中国种业硅谷”。

作为育种大省,湖北几十家公司与科研单位在海南设立了南繁基地。省农科院一批科研人员像候鸟一样,定期扎根与此。

4月7日,2021-2022年度我省水稻种子纯度海南种植鉴定工作圆满完成。经鉴定,在217份种子样品中,除9份样品外,其余样品的种子纯度均达到国家标准。

“种子是粮食的命根子,抓粮食安全首先要抓种子质量,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省农科院院长游艾青称。

“农民会算经济账,消费者青睐好产品。实现粮食安全,高产是永恒的主题。同时也要瞄准市场,发展优质、专用水稻。”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万丙良说,高产优质杂交稻育种是团队的传统优势,但超一流的优质稻品种和功能型专用品种选育还有待突破。“十四五”期间,团队将坚持高产品种、高档优质品种、功能型专用品种三个方向并重,引进和创制新育种材料,力争培育出更多不同用途的水稻新品种,满足市场对品种多样化的要求。

目前,已有一些进展令人关注。科研人员李培德介绍,经过多年开发,水稻亚种内杂种优势已进入瓶颈,要进一步提高单产,开发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是最有效的途径。他正在研究两系法籼粳亚种间杂交稻育种,目前已积累一些育种材料,计划今年在武汉对相关材料进行系统鉴定。

我省大部分地区每年夏季基本都会经历一段高温酷暑天气。此时正值水稻抽穗扬花或灌浆期,易导致稻米品质变劣。科研人员杜雪树介绍,他和同事正在研究耐高温水稻育种,已获得一批耐热性强且具有应用潜力的水稻品系,正在抓紧试验。

■ 科研人员要“走出去”,会“吆喝”

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老大难,如何推进?

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徐得泽建议,基础研究鼓励坐“冷板凳”,静待“一鸣惊人”,做到向精深处探索;应用研究向外围发展拓宽,围绕品种开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新兴交叉学科研究。同时,也可抽调一批有技术、懂市场的科研骨干,成立“团队公司”,自行转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进行新品种推广,提升成果转化率。

“虾稻1号”,我省首个专门适用于虾稻共作模式的优质水稻品种。近年来,该院科研人员多次赴江西和湖南开展品种推广和技术指导,两年来在省内外推广面积达50多万亩。

“科技成果是不会自己转移和商业化的,一定是人与人的合作。”省农科院院长游艾青坦言,科研要服务生产,科研人员要具备服务生产的能力,懂技术、还要懂市场。

■ 帮助科研“后浪”少走弯路

由于条件艰苦,南繁育种曾被称为“又难又繁”。如今,当地科研、生活环境也有所改善,但总体仍然比较艰苦。一批批年轻科研人员依然跟着老一辈专家步伐,继续“候鸟式”的艰辛事业。

试验田边,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令从事南繁工作多年的游艾青感慨万千。他反复叮嘱各课题组,要重视总结过去的科研经验和教训,做好科研顶层设计,让青年科研人员少走弯路,加强基础研究,把理论和实践结合,主攻大成果。

太阳渐渐落山,科研人员的脸上丝毫不见疲倦。

就在一天前,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水稻育种创新团队暨重大科技研发项目“优质食味中籼稻新品种培育与应用”工作推进会在陵水县召开。该项目建立育种、土肥、品质分析、栽培等多学科合作攻关机制,增强科技支撑湖北水稻高质量发展能力。

基地内试验田绿油油一片,长势喜人,静等收获。

上一篇:点点手机就能“来钱” 全省涉农贷款突破1.6万亿
下一篇:林粮间作 花开山寨 5万亩木瓜创造4亿元绿色经济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