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红安觅儿寺镇:荒坡之地崛起现代产业城

发布时间:2022-04-18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泉 通讯员 刘子靓 吴月兵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革命老区人民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发扬“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革命老区精神,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绘就了老区新时代发展的美丽画卷。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入革命老区,走进工厂和乡村,用手中的镜头和笔,讲述老区振兴发展的所见所闻。今起,本报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专栏,敬请关注。

红安县觅儿寺镇,因一座古寺“觅儿寺”而得名。

这里是一片红色热土,走出了开国中将张天云;

这里是一片发展沃土,10余年间,背靠大武汉承接产业转移,一座现代产业城“无中生有”,从一片荒坡之地崛起:近600家企业扎堆于此,总产值超过140亿元,占到红安县GDP的60%以上。

4月16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觅儿寺,感受产业勃兴带来的乡村之变。

武汉弘美达:10年见证荒坡变产业城

走进位于觅儿寺经济开发区3号公路的武汉弘美达幕墙建材有限公司,整个厂区除了车辆行驶的通道外,其余地上全都堆满了待发的产品,犹如一个大货场。

“每天有10辆大卡车的货从这里运出。”公司财务总监瞿学礼说,10年前公司落户这里时,没想到发展这么快,规划有点滞后,当时规划的货仓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被改成了生产车间。

瞿学礼介绍,2012年,武汉弘美达选址觅儿寺,就是看中了这里的交通区位优势:离武汉仅1小时车程,武汉又是公司最主要的市场。

“刚来时,周边都是山丘,一片荒芜,长满了杂草,连个菜市场都没有。”瞿学礼回忆,“由于配套不完善,老是担心停水停电。”

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觅儿寺配套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和升级:2013年,开挖的3条主要道路全部硬化,路灯亮了起来,有了超市和农贸市场,高楼大厦越来越多……

2015年,在觅儿寺产业发展的浪潮中,弘美达将生产车间由最开始的8000平方米扩建到1.4万平方米,产能大幅提升,2016年产值首次迈过亿元大关。2019年,产值达1.94亿元。

跨越式发展的动能一旦被激活,必将迸发出强大的力量。2021年3月,弘美达在觅儿寺拿地180亩,投资3亿余元进行技改,实现产品升级和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该技改项目3年内分三期建设,全部建成投产后,产值将达到10亿元。第一期将于今年5月8日试机。

弘美达10年来的发展是觅儿寺镇快速发展的缩影。10年来,弘美达还带动8家相关企业落户觅儿寺工业园区。

薯粮集团:吃干榨尽“红安苕”

如何让革命战争年代的“救命苕”、“红军粮”变成老区今天的发展苕、致富苕?

薯粮集团董事长周德顺的答案是,将一个“红安苕”吃干榨尽。8年来,为了这个目标,已60岁的他从未停止过脚步。

2014年,缘于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养鱼大王”周德顺在觅儿寺镇注册成立湖北根聚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3000亩土地种植红薯。

看似简单的活,但干起来并不容易。初期种出来的红薯奇形怪状,卖相不佳。周德顺在国家甘薯体系良种实验基地选了8个品种,请省农科院专家进行脱毒技术攻关,制定了红薯规范化种植标准,解决了“红安苕”的品相痛点,并将红薯按个儿大小进行分类,2两到4两卖到超市,4两到8两卖到单位食堂,市场反应很好,但更大个儿的红薯却少有人问津。

“必须要走红薯加工这条路了。”他引进设备,准备大干一场。但新的痛点又来了:红薯储存是一个大难题,传统的储存方法都是地窖式储存,保鲜期短,储存量小。

为此,他跑遍了全国,苦寻良方而不得。2016年,他决定建立实验室,请专家来进行技术攻关。实验室建成后,他放入100吨红薯,进行反复实验,4年后他获得了18项关键数据,攻克这一难题。

储存难题的解决,为周德顺发展红薯加工产业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从红薯生全粉到红薯专用粉,从红薯面条到红薯米饭,他的红薯系列产品发展到60多个品类,让一个“红安苕”的“身价”翻了六七倍。

今年,他与一家投资公司共同成立了薯粮集团,将新上一条生产线,9月份投产,红薯种植面积将在1.16万亩的基础上再扩大一倍,明年产值将过亿元。

尚古山村:端好武汉的“果盘子”

左手边是新洲,右手边是黄陂,沿234省道从黄陂进入红安县境内,第一个村子就是尚古山村江家湾,这就是觅儿寺镇尚古山村的位置。

走进尚古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葡萄酒生产车间,一股沁人心脾的酒香扑面而来。酒厂共三层2000平方米,地下一层酒窖里,储存的葡萄酒琳琅满目,颇为壮观。

而在该公司的葡萄种植基地,新生的葡萄藤长势旺盛,即将进入挂果期。

尚古山村六山一水三分田,曾是重点贫困村。2012年,村里依托“一湖两山”(木兰湖、尚古山、红界山)产业带,发展特色水果农旅观光产业,从武汉引进尚古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发展葡萄种植、酿酒、文旅产业,酿酒生产线年产葡萄酒25万斤。除每年支付40万元的土地流转费外,村里留守村民每年在该企业的葡萄园和酒厂务工,可年均增收2万余元。

近年来,该村先后从武汉引进5家农业公司,总投资超过2亿元,发展蓝莓、樱桃、莲蓬、杨梅等特色水果近30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整村脱贫前的不足10万元一跃突破40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万元。

尚古山村党支部书记董畅说,目前,村里正在打通连接5个农业公司之间的道路,串起一个以水果种植为主,采摘、休闲、观光、垂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带,为武汉市民端好“果盘子”,建好“后花园”。

上一篇:梁子湖区涂家垴镇全域旅游探访
下一篇:能人回乡践行“两山”理念 “生态饭”香飘燕儿谷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