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村务监督委员会当起“监工”——云梦三个村合伙办产业

发布时间:2022-07-27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云梦县倒店乡六李村村口连片建起三十多个大棚。(视界网 江车 摄)

六李村村口大棚里,六李村村民李世高正在采摘瓜果。(视界网 江车 摄)

六李村村口大棚里,村民正忙着用除草机清理杂草。(视界网 江车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通讯员 王海霞 谭倩

阅读提要

在云梦,有三个村合伙办产业,涉及利益主体多。村务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及时化解矛盾,让村民们吃了“定心丸”。

7月20日,云梦县倒店乡六李村村口大棚里,村民正忙着用除草机清理杂草。

“歇了一个月,8月初打算再种其他蔬果。”乘我闲果蔬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刘红亚晒得黝黑,他打趣道,“高温大棚可以歇茬,我可不敢歇。”

为啥不敢歇?大棚的背后,可有许多双眼睛盯着。

2019年底,六李村、张袁村、陆洼村各投资50万元,“合伙”在六李村建设大棚,租赁给刘红亚经营。

如今三村“合伙”创业已近三年,成效如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行探访。

三村整合资金建大棚

六李村、张袁村、陆洼村,过去一直是云梦重点贫困村,2018年前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

2019年,按照精准扶贫相关政策,三个村分别争取到一笔5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

有钱好干事,三个村按理说应该都很高兴。没成想,这笔钱却成了“烫手山芋”,让三个村伤透脑筋。

张袁村的驻村工作队刚筹资80多万元,建立了大棚合作社。村“两委”想拿这笔钱用来扩大规模,但周边农户还没看到收益,不愿意再流转土地。

陆洼村引回能人发展大棚种植,此时项目刚启动,收益还不明显,村“两委”也不敢贸然将这笔钱投进去。

六李村当时还没产业,从零起步,50万元显然杯水车薪,村“两委”也不知如何是好。

“每个村50万元,分散来看资金确实不多,很难满足产业培育对资金的需求。”时任倒店乡党委书记郭晓波也很困惑。

能否把三个村的资金整合起来,共同培育一个产业?乡党委这一想法得到了三个村的响应。

乡党委牵头,三个村村“两委”干部坐到了一起。

资金整合使用,建设蔬菜大棚,大家都没有异议。

但产业基地建哪呢?一开始,三个村都想把基地建在自己村。大家都明白,基地建在哪里,哪里受益就会多一些。张袁村村干部游锦春说:“土地流转费、日常务工,都是村民增收渠道。”

产业要想发展好,得看长远,不能打小算盘。经过多次商讨,六李村最终胜出,理由很充分:紧邻316国道,交通便利;村民流转土地积极性高,工作容易做;对口帮扶单位武汉轻工大学准备追加投资30万元。

兼顾另外两个村的利益,合同约定:大棚运营方优先保证陆洼、张袁两村有劳动能力和务工意愿的村民前来务工。

村监委会当起“监工”

大棚建起来,谁来经营?这是摆在三个村面前的第二道难题。

起初,三个村商议推选一位能干的村干部来负责。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时,却遭到多数人的反对:村干部没经验、精力也有限,哪经营得好?不能让钱打了水漂!

最终,大家一致同意:寻找有经营头脑的能人来运营。

当地水产养殖能人刘红亚,有经商头脑,也乐意回乡带领村民一起致富,被三个村委以重任。

四方约定,刘红亚成立乘我闲果蔬种植合作社,与三个村签订9年合作协议,负责大棚种植基地的建设与运营。

钱怎么用?用在哪儿?收益怎么算?在倒店乡纪委书记蔡惠玲看来,作为三村联建项目,大棚种植基地涉及的利益主体多,村务监督必须提前介入,确保每笔账都公开透明,经得起时间检验。

由于基地建在六李村,三个村一致同意,委托六李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介入监督。

李冬成,六李村纪检委员、监察信息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据他介绍,六李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有3人,除他之外,还有李之海、李正超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

“从项目招投标开始,我们全程进行监管,每个环节都要三个人同时在场签字确认。”李冬成说。

不单如此,六李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履职情况,其它两个村村监会随时可以抽查。

很快,32个温室大棚拔地而起。栽种,施肥、管护、采摘,大棚运营过程中,需要不少劳动力。

“1小时10元,忙的时候一个月有2000元。”李旺明,今年62岁,陆洼村的脱贫户。基地与他家里就隔条公路,走路只有5分钟。基地建成后,他一直在这儿打临工。

能在家门口务工,这可是一件让不少村民眼红的事。因此,谁在基地务工?赚了多少钱?也成了不少村民关注的重点。

“来这儿务工的主要都是三个村的脱贫户、家庭较困难的村民。”刘红亚说,按照合同约定,合作社需要劳动力时,都是先找的陆洼、张袁两村村民。

消除村民疑虑,保证合作社劳务支出公开透明。李冬成介绍,来此务工的村民名单、工资发放,村监会都要求合作社做好台账,每月在公开栏公示,随时接受监督。

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

合作社运转规范,效益显现。第一年,合作社收益不错,年底,每个村的3万元租金如约到账。

分红怎么用?村民说了算。

“钱不多,但一分一毫都要用在刀刃上。”三个村根据自身情况,商定使用办法,每个村村监会建立台账——

六李村利用租金,在村里设置护堰、护路等7个公益性岗位。

陆洼村老泵站年久失修、沟渠清淤,这笔钱用来修泵通渠,刚好给村里“解了渴”。

张袁村一条650米长的泥巴路急需硬化,村里账上的钱不够支出,租金到账后,刚好救了急。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分红时刻,这次难题出现了。

受到疫情影响,合作社亏了几十万,资金周转困难,刘红亚压力很大。他跟三个村的村“两委”商量,今年能否只上交一半租金。

三个村的村干部都不愿意:协议上可没这条。六李村村党支部书记李斌涛说,就算村里答应,村民们的工作也不好做。

对于合作社的困难,村民们表示不信任。双方互不让步,村监会及时介入调查,得出结论:合作社反映的情况属实。

三村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监会将合作社少交租金的理由一一列出,最终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理解。

合作社也作出承诺:等来年效益好了,再把欠下的租金补上。

上一篇:地质四大队:打响地热勘查品牌擦亮“泉都”名片
下一篇:数字乡村建设带来巨变:秭归脐橙乘“云”直上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