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一张大网护平安 多元化解止纷争 红安市域社会治理的“五治融合”实践

发布时间:2022-09-21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宜居宜业红安县城。

红安铜锣成为红色精神的象征。

雪亮工程筑牢平安底盘。

志愿服务队参加疫情防控排查工作。

铜锣联防队在超市开展防电诈宣传。

矛盾纠纷调解。

“红”色为魂,“安”字托底,发展红红火火、社会平平安安!这是革命老区红安县坚持的“红安红”价值追求。

2017年、2020年,红安县先后被列为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首批试点县和湖北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县,赋予了红安新的历史使命。

这是时代的托付,也是人民的期盼。如何答好这一“必答题”,红安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五治融合”的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径。

政治引领 一根红线穿始终

“咚咚咚——”2020年10月的一天晚上10时许,红安县城关镇小丰山村郑格塆83岁的王婆婆敲响了党小组组长郑显洲家的门,“我儿子不见了,你们快帮我找找!”

王婆婆是郑显洲的包保联系户,和47岁的智障儿子相依为命。当天下午,王婆婆出门,留儿子一人在家。晚上,她回到家,发现儿子不见了,房前屋后一个多小时寻找无果,眼见夜色已深,这才向郑显洲求助。

郑显洲一边安慰王婆婆,一边迅速打电话给党小组成员,很快组织了30多人的寻人队伍。凌晨1时许,搜寻人员在野外一水塘边找到王婆婆的儿子。“要是再晚一点儿就危险了。”郑显洲说。

市域社会治理,根子在基层,痛点堵点也在基层。红安县在全县设立塆组党支部(党小组)1664个,将塆组党员全部编入党小组,设立党员示范岗,让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家训”,增强党员队伍的责任心、荣誉感,激发党员队伍战斗力。党支部(党小组)采取指派或党员推荐的方式,在全县推选出3268个党员中心户,党员中心户按照居住相邻、关系相近的原则,就近联系10户左右群众,构建起村(社区)党组织+塆组(小区)党支部或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基层组织体系。2020年以来,在抗疫、战洪和脱贫三大攻坚战中,全县33000余名党员联系服务60万群众,凝聚起“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的红色力量。

七里坪镇八一村王锡九塆77岁的老党员王锦千白天为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打扫环境卫生、修剪花草,晚上为陵园守好夜,十年如一日践行他“为陵园守好门、为游客服好务”的承诺。上新集镇石牛山村上徐家塆设立护绿、护路、护林、护洁、护水党员责任岗25个,通过“五岗争先”,让党员在村塆建设中,当先锋、作表率。

党建引领需要红色阵地。红安县通过采取闲置房屋利用一批、祠堂礼堂转化一批、群众捐资新建一批“三个一批”方式,在全县因地制宜建设217个塆组“红星之家”。如今,遍布全县塆组的“红星之家”,成为党员活动的阵地、村民自治的舞台、展示文明乡风的窗口、服务群众的场所。

叶茂源自根深。红安县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着力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让党建引领这根红线始终贯穿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法治保障 一把尺子量到底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有力的法治保障。红安县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构筑市域社会治理法治保障体系,破解市域社会治理的难题瓶颈。

2013年,红安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武汉绿色动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项目签约后,由于邻避效应,迟迟落不了地。

红安县建立健全矛盾化解协同机制、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决策论证公示机制,组建由4名县级负责人带队的项目工程信访维稳专班,组织信访、综治、司法、民政等10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联合接访,及时化解矛盾。先后四次组织有关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社区居民代表共312人,到武汉参观同类项目,消除群众顾虑。2020年5月,该项目正式投产运营。该项目从签约到选址,从开工建设到投产运营,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

今年3月,红安县八里湾镇小金山村泗水桥塆村民刘某改造旧房,挖机将同村村民万某的油菜地碾压了一块,两家一言不合,险些动了手。塆组法律明白人刘福坤迅速赶到现场调解。经对被碾坏的油菜地面积进行实地测量,测算出油菜产量及市场价值,最后由刘某补偿万某50元,两家握手言和,一起矛盾就此化解。

现年70岁的刘福坤是一名老党员,曾担任村干部28年,为人公道正派,在群众中颇有威望。2021年,经村民推荐,他被小金山村确定为法律明白人拟定人选,参加了不少于8个课时的法律知识培训后,他通过了镇司法所的考核,正式成为一名法律明白人。

“有了法律明白人,现在很多矛盾纠纷在塆组就化解了。”小金山村党支部书记梅辉达说。

小金山村是红安县市域社会治理法治保障工作的一个缩影。全县393个村,像刘福坤这样的法律明白人共有2000多人,实现基层治理“小事不出塆、大事不出村”。

德治教化 一股新风化民心

走进永佳河镇叶河村,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村前刷黑的道路边,村口的当家塘前,一面“德治教化”宣传栏里,显目地展示着村里评选出来的模范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叶河好人代表简要事迹及照片。

叶河村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是开国中将李天焕的故乡。5年来,村支部书记李定喜带领村民多方筹集资金4000余万元,先后修缮和兴建李将军故居、将军骑马塑像、战场浮雕、山河亭、励志亭、将军亭、红色文化广场、廉政广场、廉政长廊以及占地670平方米的政治生活体验馆等一批红色基础设施,依托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凝聚发展正能量。全村13个村民小组,组组通公路,塆塆吃上了洁净的自来水,路灯、公厕、绿化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建成民宿45间,发展油茶、板栗、黄桃、红苕种植产业1000余亩。2021年,叶河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每年到叶河村打卡的游客达10余万人次。目前,叶河村正在申报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叶河村的巨变,是红安县以红色思想为引领,通过德治教化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近年来,红安县充分挖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德治融入红色文化、治理实践,凝聚起市域社会治理的精神力量。

——整理编纂的《红安党史教育辅导读本》被纳入党校培训课程,编缉出版《黄麻起义》《大别山上筑忠魂》《大别山上红旗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征文作品选集》等红色著作近百种,开发了《永葆共产党人初心》等16个教学专题和559门课程,《董必武的革命人生和品格风范》等4门优秀课程被推荐申报中组部“好课堂”。

——成立党委宣讲团、青年宣讲团等“两团八队”近千人,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宣讲格局,分层分类开展宣讲活动1800余场次,线上线下受众超过60万人次。65支少年宣讲队优选432名核心红色辅导员和766名“小小红色讲解员”,宣讲685场次,受众人数达23658人。

——探索开设“空中课堂”“庭院讲堂”“楼栋课堂”三种课堂,引导群众崇德向善,实现和美善治,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新风。3年来,全县累计评选道德模范35名、平安村(社区)120个、文明家庭300户,好婆婆450名、好媳妇480名,评选致富能手30名,推动文明新风吹遍城乡大地。

自治强基 一面铜锣响四方

只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1小时,就可在社区公益停车场免费停车5小时(1小时公益活动积10分,每2分可兑换1小时停车时长),这一新鲜事就发生在红安县城关镇北门岗社区。

北门岗社区位于红安县城区正中心,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接近1.3万人,停车难、乱停车是社区的一大痛点。2021年,红安县暖阳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社区商议,将一个垃圾堆放场清理出来,建成一个小型公益停车场,划定车位39个,招募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志愿服务活动换取积分,以积分兑换公益停车场停车时长。同年7月,公益停车场建成投用,带动300多名居民踊跃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受益居民5000余人次。

“公益停车场极大调动了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在社区树立了规范停车、有序停车的鲜明导向。我们还成立社区‘爱心银行’,社区居民参加公益活动积分可在‘爱心银行’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北门岗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海说。

市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公众和社会组织等自治力量的参与,北门岗社区公益停车场和“爱心银行”的探索创新,便是生动的例证。红安县将市域社会治理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创造性,“铜锣联防”成为其中参与人员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社会影响最大、最受群众欢迎的志愿服务项目。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革命战争年代,一面小小铜锣敲出了人民群众的伟力。如今,这面铜锣又成为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急向主动预防、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控转变的密钥。

“铜锣联防”是一种治理机制。红安县每年制定《红安县“铜锣联防”社会治安大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县“四大家”主要负责人全员上阵,全县120余家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开展“铜锣联防”巡防督查,全县建立县、乡、村三级志愿巡逻队伍425支,常年参与“铜锣联防”人数稳定在5200人左右,累计提供志愿服务10万余人次,形成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的社会治安巡逻防控和社会治理体系。

“铜锣联防”是一种社会协同。红安县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契机,以“铜锣联防”为抓手,创新开展“边界联防”“区域联防”“门店联防”“十户联防”“楼栋关照”“邻里守望”等群防群治活动,形成“一家有事、十家响应”的社会治理格局。

“铜锣联防”是一种功能链接。其作用、功能从最初的单一社会治安巡逻,不断向市域社会治理的广度、深度延伸拓展,形成“铜锣联防+疫情防控”“铜锣联防+法治宣传”“铜锣联防+交通整治”“铜锣联防+矛盾化解”“铜锣联防+专项治理”等多重形式,实现了“铜锣联防+、平安隐患-”。

据不完全统计,红安县“铜锣联防”累计救助遇险遇困群众270余人次,入户开展宣传22余万人次,现场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60余起,发现排查安全隐患600余处,查破各类案件120余起。自“铜锣联防”社会治安大防控行动开展以来,全县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60.6%,全县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6.4%。

智治支撑 一只天眼织大网

今年清明节期间,红安县杏花乡百罗村附近发生山林火灾,过火面积达30余亩。森林公安部门通过查看百罗村的监控视频,很快锁定了嫌疑人。

百罗村位于红安县红两公路沿线,共有5个自然塆,路口多,小偷小摸、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由此引发诸多社会矛盾纠纷。2021年底,百罗村借助红安县实施“雪亮工程”契机,在公路沿线、主要路口及公共区域、村民的房前屋后陆续布设了76个监控探头,实现了全村视频监控全覆盖。

“百罗村现在可以夜不闭户,哪怕是一头牛丢了,都可以找回来。”百罗村村支部书记鄢达汉笑着说。

筑牢了平安的底盘,百罗村一门心思谋发展。村里通过自筹和村民捐资方式,投入260多万元,陆续建设了党员活动中心、村图书室、谈心说事室、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百姓舞台等一批公共基础设施,激发了村民参与建村兴村的热情。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村民自拆废旧危房、猪圈厕所400多间,硬化道路1300余米,新增便民路灯30余盏,整治景观塘4口,村道两旁栽种景观树2400棵,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示范村。

“红安县的‘雪亮工程’独具特色,突出‘建、联、管、用’四个关键环节,统一标准、一体化推进,确保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红安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映辉说。

目前,一期项目已投入3000余万元,建设了1个县级应急指挥平台、13个镇级调度平台、393个村(社区)级监控平台、2380个前端监控点位。整合“天网工程”“蓝天卫士”“数字城管”“平安校园”等监控信息平台和全县40余家单位公共区域监控画面1956个,实现全县视频监控资源融合、数据共享、信息互通。

计划再投入3000万元,进一步补充前端监控点位1000个,建立矛盾纠纷远程调解及视频会议系统393个,新增高空鹰眼探头17个,最终实现约20000个视频接入能力,建成以前端采集子系统、监控中心子系统、综治视频共享平台、云存储系统、图像综合应用平台、综合运维平台、安全边界接入、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网络传输系统等9个子系统为支撑的综合管理平台。

矛盾化解 一扇门里息纷争

今年6月14日,红安县某医院向红安县社会矛盾综合治理中心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反映,患者彭某因为试管婴儿失败,与院方发生医疗纠纷,要求赔偿。

该中心医调委主任江厚柏接到反映后,将双方当事人约到医调委进行调解。江厚柏是县司法局的退休干部,曾担任医院的法律顾问多年,有非常丰富的医疗纠纷调解经验。在江厚柏的耐心调解下,最后由院方补偿患者近10万元,一起复杂的医疗纠纷就此化解。

2021年,红安县投入1000余万元,改建办公用房2000平方米,高标准建设红安县综治中心,整合分散各处的信访接待中心、社会矛盾综合治理中心、诉调对接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五中心合一”,形成信访接待、分类处置、心理疏导、法律服务、诉调对接、跟踪督办、结果回访评估工作闭环,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管理、“一窗式”办理、“一条龙”处理,让老百姓反映诉求“只进一扇门”。

“综治中心就像一个超市,任何矛盾纠纷和诉求信息,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调处窗口和化解渠道。通过资源整合、部门联合、工作融合、功能聚合,形成体制机制完善、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社会矛盾纠纷治理体系。”红安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郑桂元介绍。

红安县综治中心自今年元月份启用以来,共接待群众来访1250批2170人次,疏导分流涉法涉诉100余批次,分离分类交办转办210余件,化解信访矛盾300多个,受理率和办理率达到100%。

红安县委书记刘堂军表示,红安始终坚持“红安红”价值追求,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红安、法治红安,以更高站位、更深力度、更宽视野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一域之为”为“全域之治”争光添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撰文:明查生 毛红平 供图:吴旭恒

上一篇:武汉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江城百臻”正式发布
下一篇:郑场镇发力“飞地经济”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