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组织振兴> 正文

以居民积分制管理推进基层治理

发布时间:2022-07-29    来源:农村新报    字体大小:A-   A+

积分制管理激励盛家坝镇安乐屯村村民建设美丽村湾。

龙凤镇杉木坝村村民用积分兑换生活物资。

恩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徐贵尧

近年来,恩施市推行居民积分制管理,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为核心的“一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会(道德理事会)、一榜(红黑榜)、一中心(民事调解中心)”道德实践体系,用小积分撬动大文明,推动移风易俗,着力巩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推行居民积分制管理的现实考虑

一是源于平安稳定的新考验。进入新时代,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社会矛盾集中多发高发。2021年以来,恩施市相继发生了3起刑事命案,各领域矛盾时有发生,对矛盾纠纷的处置往往是“按起葫芦浮起瓢”。归根结底还是市民(村民)文明素养不高、社会文明和谐程度不够引发的。如何从源头探索找到抓好社会面稳定一剂“良方”,为全市绿色崛起、高质量发展创造平安有序的良好环境,还得从精神文明建设上着力和发力。

二是源于基层治理的新要求。2018年开始,恩施市推行“尖刀班”驻村帮扶模式,选派2000多名党员干部分赴193个行政村,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村级事务,后来这一做法又拓展到城市社区治理。两支“尖刀班”在脱贫攻坚战场、基层社会治理上,充当“先锋队”“战斗员”“连心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村(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各种事务纷繁复杂,如何在繁杂的基层事务与群众需求之间找到一条纽带、一个抓手,实现供需之间的有效对接、无缝衔接,居民积分制管理应运而生。

三是源于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以后,老百姓“两不愁三保障”等基本需求已经解决,但大家的期待也更加多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的满足,已经拓展到精神文化需求、话语权、公平正义等多方面,公众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需要我们从最基本的单元做起,创新“微治理”,拓展“微服务”,用一个个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微心愿”精准回应群众诉求,推动居(村)民由旁观者向主导者、参与者转变,变“你和我”为“我们”,逐步实现美好生活共同缔造。

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是关键

一是宣传发动增共识。重点宣传居民积分制管理的重大意义、推进方式、实施步骤等内容,在宣传发动中了解基层诉求、增进思想共识。第一,要武装街道和社区干部头脑。通过召开务虚会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统一思想、召开专题会部署工作,确保居民积分制管理方向不偏、内容不空、效果不虚,防止居民积分制管理与村级事务、社区事务“两张皮”。第二,要调动全体居(村)民积极参与。充分利用群众会、宣传册、包保入户、网络媒体等形式宣传居民积分制管理的重要意义和目的,组织策划一批有影响力的活动,引导居(村)民积极参与。同时,建立居(村)民积分档案,并依法依规与评优评先政审等挂钩,强化居民积分制管理的约束力。第三,要及时推介营造浓厚氛围。深入挖掘各村(社区)的先进经验,组织现场交流学习。如,龙凤镇杉木坝村、古场坝村等地推行居民积分制管理后,乡风民风家风得到极大改善,不仅召开了全市的现场推进会,还将居民积分制管理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季度拉练的重要议程。

二是试点先行探路径。在城区街道和有条件的乡镇进行试点,选取条件成熟的村(社区)先行先试,指导村(社区)成立工作机构,建立积分清单、积分规则和工作流程。分村(社区)召开居民积分制管理启动会议,有计划地组织居民依照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参与村(社区)事务。同时,根据城乡实际情况,明确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开展精细化分类指导,将居民积分制管理融入矛盾纠纷排查、信访积案化解、平安法治建设、文明单位创建等工作中,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分类实施明重点。第一,突出正向激励。坚持需求导向,科学制定居民积分制管理办法,《指导方案》中明确了社会治安、公益美德、社区建设、家风家教、表彰奖励五大类正向积分清单和具体事项供乡镇(街道)、村(社区)参考,乡镇(街道)、村(社区)可根据各自实际进行优化、增减。第二,注重反向警示。在注重抓正向激励的同时,不放松反向警示,科学合理制订居民积分制管理负面清单,明确不提倡或禁止的10项行为。第三,设立加分项。将志愿服务、见义勇为、学雷锋活动等设为加分项目。正向激励、反向警示、加分项都由村(社区)支两委、尖刀班组织召开村(居)民大会,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后确定,评分也交由群众(或代表)组织完成,即“出卷人”“答卷人”“改卷人”都是当地群众。

四是指导督办解难题。一方面是成立工作督导专班,分片区实行村(社区)指导督办全覆盖,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是将居民积分制管理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纳入社区工作者绩效考核,以考核“指挥棒”提升居民积分制管理工作实效,引导居民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助推基层社会治理,逐步建立起居民持续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长效机制。

三、强化过程管理与评价是重点

一是量身定制的清单式管理。把清单式管理作为居民积分制管理的重中之重,市级层面主要由市委文明办牵头,从法律、道德层面以及日常工作开展需要,统一印发指导性意见,明确了正向、反向清单的主要内容;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根据辖区工作实际,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提醒、警示、教育、惩戒作用的具体积分清单,通过清单管理来约束和规范市民(村民)行为。

二是因地制宜的量贩式服务。居民积分实行年度内累积使用、年底清零、次年重新积分。积分越高就能兑现更多的物质奖励、精神鼓励和其他方面的政策激励,其中兑换服务主要包括健身、阅读、医疗、亲子、敬老、免费停车等服务内容。例如,家长不方便接送孩子上学,只要积分达标,就可以向社区申请志愿者帮助接送孩子上下学并补习功课;老弱病残长期居家的,子女也可以凭积分申请志愿者上门体检进行健康监测以及送餐、清洁卫生服务;在农村,积分达到一定分值,还可以免费外出参观考察学习。

三是易于接受的分享式引导。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在农村以村民小组或院落为最小单位,在城区以网格或小区为最小单位,由各村(社区)负责统筹组织,推进积分制管理工作。除了日常开展积分制+社会治安、积分制+公益美德、积分制+家风家教、积分制+社区建设、积分制+示范家庭创建等文明实践活动以外,还不定期开展积分分享活动,邀请居民分享积分心得、讲述积分故事,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更多居民踊跃参与,形成了向上向善向好向美的浓厚氛围。

四是指向精准的开放式评价。成立积分制管理审核委员会,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组长,网格员、小组长、无职党员代表为成员,负责积分的审核认定,同时接受居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利用各村(社区)辖区内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小区业主微信群、社区服务微信群等载体,对积分情况实行公布。针对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采取线下协助和线上自助申报审核积分制度。社区工作者和下沉党员干部入户时,对能够流畅使用智能机的群体,一对一教会使用“文明银行”微信小程序;对不能正常使用智能机的群体,统一制定台账管理。

上一篇:全省衔接资金项目管理现场推进会在荆州召开
下一篇:激活组织动能 引领乡村建设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