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镇红星社区位于南平集镇中部,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六军会师的革命圣地就位于红星社区。社区下辖9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714户、10643人。社区人员流动性大,人口复杂,加之红星属于老城区,配套设施和功能不足,群众经常抱怨“新城像欧洲,红星像非洲”。
群众有盼,党委政府有回应
2022年3月,南平镇就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征求群众意见,红星社区马湖塌周边居民及隔水相望的供销社小区积极建言献策,提出要改造马湖塌周边环境,在供销社小区修建停车场。为发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最大使用效益,综合群众意见建议,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社区拟对马湖塌周边进行环境改造。
环境有“瘍”,党员群众有作为
改造前的马湖塌周边道路破损严重,绿化树木严重不足,电线乱搭乱牵,严重影响了集镇环境;供销小区是企业改制遗留的老小区,内有1000余平方米场地无人管理,周边居民更是随意“圈地”乱搭乱建,人车出行困难,环境邋遢,急需进行治理。
既然要改造,如何改造,改造成什么样,谁参与改造就成了摆在面前的问题。
马湖塌改造前景象
“蛇无头不行”。居民集体推介社区书记王莲芳牵头、红星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及无职党员龚某明、胡某勇等共同组建项目建设协调小组(简称协调小组),协调项目建设全过程,带领大家一起做好项目建设。
“如何让群众知晓并参与?”协调小组邀请镇政府领导现场踏勘3次,并就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向群众说明;组织社区干部入户访谈、交流41次,组织居民夜话充分探讨5次,收集群众对项目建设的宝贵建议51条。同时专门成立微信群,搭建共谋共建平台,随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入户走访 政策宣讲
核定施工范围 镇领导实地调研
项目开工前,协调小组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挨家挨户宣传发动,群众参与的激情被调动了。龚某明、胡某勇等几名无职党员得知马湖塌项目要落地,但自家搭建棚子和私建菜园占据了项目用地,影响了项目施工落地,当即自行拆除棚子、清理菜园、搬离杂物,且不要任何补偿;其他群众也都纷纷对自建的棚子和菜园下手。居民陕某一楼阳台私搭厨房影响环湖步道施工,社区干部多次上门劝导无效,居民刘某、何某等轮流到他家做工作,经过多次拉锯和“唇枪舌战”,终于说动陕某拆除厨房。仅7天时间,项目区群众便自行拆除棚子7处、清理菜园14处,腾出建设面积近1000平方米,仅清障工程一项即为项目节省费用10余万元。
党员干部带头拆违 群众自行带头拆违
项目实施中,协调小组引导片区居民成立了施工监督小组,对项目进展开展全过程监督。居民邹某每天要到施工现场“报到”两次,协调处理问题10多个;居民钟某平某次傍晚散步时,还主动阻止一起附近群众私拿景观草皮不道德行为;附近居民也时时关注项目进展,常通过微信群向社区和施工监督小组反馈问题。
项目的施工进度成了周边居民茶余饭后最关心的事情,大家闲时聚在一起讨论小景特色,探讨南平大事记,平时点头之交的住户也变成了融洽友邻。
项目竣工后,老党员胡某主动向社区申请,“马湖塌能否交由我管护,我不要工资,每天晚上人群散场后我来收拾卫生,设施我每周检查一次”。胡某还主动向镇领导建议,“新环境新气象,南平历史上叫唐家岗,可以把马湖塌更名为唐家岗环湖游园”。
项目完工后 项目完工后
建设有成,南平干群有笑颜
唐家岗环湖游园及文体活动中心交付使用后,每日约有1500余人在此内休闲锻炼,兴旺的人气带动周边夜市经济发展,给附近居民群众带来了新的收入增长点。一时间,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爱好者齐聚体育场,儿童游乐园更是人流如织。暑假期间,镇政府在唐家岗成立了户外护苗工作站,由镇委副书记担任站长,将参与的志愿者按专业划分为10个队伍,为孩子们提供专业的文体学习场所,实现了护苗工作三个转变,即活动地点由室内向室外延伸、活动形式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活动内容由静态向动态转型,据不完全统计,每天有60多名孩童参加护苗活动。
(通讯员: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