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记者戴蕾、通讯员何博)7月24日,应城市义和镇湖北富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师傅们正将捕获的1000余斤小龙虾发往上海。
因为种植中稻,以往养殖小龙虾到5月中下旬就断货了。今年,该公司通过创新种养模式,让流转的2100亩土地产量较去年翻了番。
湖北富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涛表示,小龙虾养殖有很大变化,原来单产250斤左右,今年通过两季虾一起养殖,出的虾规格非常好,两季虾产值能达到450斤以上,“今年小龙虾能达到每亩5000元左右,加上稻谷收入1000余元,每亩产值能升到6000余元。”
“使用平养模式,能够规范科学掌握投苗数据。”陶涛介绍,他们按照原来传统的养殖模式——深沟大渠,沟宽4米,深1.2米,浪费了差不多8%的田,在到沙洋后港和官垱去考察平养模式后进行了改造,增加了8%的种稻面积,给粮食增产增收创造了很好条件。
“现在虾养出来后,它的规格起码达到6钱以上,收益包括产值效益都是成倍增长。”截至目前,湖北富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生产小龙虾42万斤,比去年多生产5万斤。预计今年可生产小龙虾48万斤,生态稻谷130万斤。
近年来,义和镇引进六家生态农业公司发展稻虾共作,提供就业人数1000余人,务工人员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5万余元。目前,全镇建有高标准虾稻共作基地3万亩,虾稻共作面积位居应城市首位,可年产小龙虾2000万斤、生态虾稻5000万斤,年产值达5.8亿元,“义和清水虾”“义和生态稻”成为该镇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