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学习园地> 正文

建设先行区应加快优势释放

发布时间:2022-07-27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袁北星 黄家顺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奋斗目标。锚定这一奋斗目标,湖北应立足自身有利条件,充分释放自身优势,将其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牢牢把握经济循环畅通这个关键,更加充分地发挥经济地理区位、重要产业基地等优势,构建经济循环畅通枢纽;牢牢把握高水平自立自强这个最本质特征,更加充分地发挥科教大省、人才大省等优势,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牢牢把握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这个主攻方向,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产业链;牢牢把握四化同步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机制,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构建区域循环联动体系,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主动先行。

重塑九省通衢新区位,构建经济循环的畅通枢纽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现代交通流通体系是经济循环畅通的基础性和支撑保障,必须把建设现代交通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通过打造高效交通流通体系,联结形成更紧密的生产和消费关系,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畅通经济循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北地处中部腹地,具有九省通衢先天优势,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中欧班列辐射,天河国际机场直达五大洲,是连接全国“铁水公空”交通大动脉的中心结点。建设先行区,湖北要充分发挥交通流通的支撑保障和先行作用,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形成完整内需体系的坚实支撑、“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枢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保障基石。

一要做强做优综合交通枢纽,打通堵点和关键点,加快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空间布局,推动交通流通基础设施水平、运输服务质效走在全国前列。二要打造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立足“得中独厚”“得水独优”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将多式联运作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发展现代物流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深入推进多式联运计划,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基础设施、建设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培育多式联运市场主体、提升多式联运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三要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跨界建设智能交通流通体系。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流通建设和跨领域融合发展。四要加强资源整合,做大做强省属国资国企,培育壮大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交通流通企业。五要加快重点节点建设。高效能推动港口资源整合、花湖机场运行、中欧班列(武汉)区域性枢纽节点建设,形成经济纵深和发展腹地,不断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筑牢科教强省新优势,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创新动力体系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科教优势是湖北最大“富矿”,应坚定不移把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一是加强湖北创新体系建设,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以创建“两个中心”为主抓手,强化湖北实验室运行效能和主攻方向,打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聚集”转化链条,不断强化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提升湖北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和促进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二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进湖北技术攻关新路径,聚焦全省重点产业的高端领域、关键环节,组织攻关突破,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三是推动“最后一公里”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科技产业重大专项,推进颠覆性技术产业应用,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支持5G、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在城市开展多场景应用,开展试点示范应用。四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创新动力发动机。加快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五是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围绕产业发展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营造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良好创新生态。

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产业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攻方向。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应深刻认识到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提高全球产业分工地位的紧迫性,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加快构建新时代产业基础能力体系,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产业链。湖北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点布局的制造业基地,有责任、有理由、有底气坚定不移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形成若干个具有全国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产业和产业集群。

一是深入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湖北制造向质量效率型、高端引领型转变,打造制造强国高地。二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促进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全面提升,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推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光电子信息、大健康产业集群。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梯队。提升航空航天与北斗、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能级,加快形成接续有力、相互支撑、融合互动的产业梯队。四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提升畅通经济循环基础能力,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促进服务业发展要素和载体集聚联动发展。五是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加快突破数字经济新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新高地。六是以产业链价值链为纽带,构建“国企龙头+产业链+产业生态”,打造全球产业链基地,建成世界一流规模化产业集群。更好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

优化区域发展新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循环联动体系

城乡区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空间载体。促进城乡区域间要素自由有序流动、激发城乡区域优势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优化区域发展战略,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功能载体。湖北位于我国主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空间载体的必然选择。

一要突出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引领作用。坚持双向互动、融通发展,提升武汉城市发展能级,发挥武汉龙头引领作用,加快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辐射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二要强化襄阳、宜昌城市功能,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城市能级、交通枢纽和市场枢纽功能,提高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城市群发展。三要实施强县工程,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域发展内生动力。四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五要深化省际战略合作。重点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推动产业科创协同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保联治,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全面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加强省际协作和交界地区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布局。推动更深层次、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协同发展。

(作者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分中心研究员)


下一篇: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