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兜牢“粮袋子” 鼓起“钱袋子”——房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侧记

发布时间:2022-08-02    来源:农村新报    字体大小:A-   A+

溪水长流助力五谷丰登。

 

绿油油的水稻、笔直的沟渠、成行的树林构成一幅山村田园美景图。

 

高标准农田与美丽村庄相映成趣。

渠宽沟深,确保灌溉安全。

 

高标准农田与糯稻黄酒产业结合。

 

玉米花开,令人陶醉。

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

 

“稻菌连作”模式羊肚菌生产大棚。

 

路相通,田成方。

阅读提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近年来,房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其作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结合地处山区的特点,综合考虑本地区耕地资源、水资源和农业生产实际等,通过项目建设,让“粮田”变成“良田”,并创新“稻菌连作”模式,让农户增收致富,探索出了一条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仓廪实,天下安。房县高度重视,不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和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式,项目区田、土、水、路等得到综合治理,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耕地抗自然灾害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田质量和产能稳步提升。2019至2021年底,全县已陆续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9.42万亩,总投资17405万元,惠及9个乡镇68个村。

凝聚合力 高质高效推进

“以往我们村里的农田小而不平,种粮都是走、挑、扛,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种植产量低,村民的种植积极性普遍不高。”7月19日,谈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大木厂镇双庙村党支部书记柯兴明颇有感慨,“现在村里的农田都集中连片了,机耕路也修好了,甚至连不适合种粮的沙地,都改造好了,现在玉米长的穗大秆又壮。”

双庙村的变化,只是2021年度房县大木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一个缩影。

翻着手机里该项目建设初期的照片,项目施工单位负责人补充道,“在接手这个项目时,我们发现需要改造的农田里还有许多沙石,村民耕种起来特别费劲,或者直接撂荒了。我们通过耕作层剥离和回填移土培肥深度达50厘米以上,现在地里已种植粮油作物。”

据介绍,今年大木厂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契机,在五谷庙、双庙等村进行耕作层剥离和回填526.94亩,修建渠系建筑物30个,机耕路6.582公里,生产路0.365公里,岸坡防护工程954米,沟道治理工程778米。通过土地平整、移土培肥、沟渠配套、机耕道、生产路等配套工程建设,逐步形成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的农业生产格局。

该镇党委书记张超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全镇将新增0.68万亩高标准农田。这些新建的农田,不仅可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村民户均收入还可以增加600元左右。”

“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要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最根本还是要有足够的高标准农田。要让良田沃土作为重要支撑,让我们的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房县县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齐建琼说,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政策性强,需要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合力推进。

如何凝聚相关部门合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呢?齐建琼说起“房县模式”——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成立了房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县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改局、水利和湖泊局、林业局、供电公司、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和组织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以局长为指挥长、分管副局长为副指挥长、项目建设相关乡镇为成员的项目建设指挥部,组建专班,专职专责抓督办、统筹协调推进项目建设,逐渐形成各方面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局面。

科学规划 加速建设进程

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要达到“田块平整化,排灌自如化,道路硬质化,耕作机械化,种田科学化”的目标,规划是前提。

房县农业农村局高标办负责人华波介绍,在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初期,就多次组织设计单位、项目建设所在乡镇、村组干部,先后对青峰镇、门古寺镇、大木厂镇、沙河乡等项目建设区进行了实地踏勘,对项目选址情况及设计内容进行审查。

在评审会上,项目设计单位向专家组详细汇报介绍项目概况、主要建设内容和预算投资情况,并从田、土、水、路等方面,展示设计成果。同时,评审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现场质询、讨论审查,进而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项目根据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后,还要再次进行评审。

除了评审工作外,前期还有摸清现状、制定方案等环节。如在项目立项规划设计时,提前了解项目区基础资料,包括水资源情况、地质状况、农作物种植结构及机械化水平、现有基础设施配备及可利用情况等。

项目的建设,倾听群众意见也格外重要。“为了保证项目建设能够顺利完成且落地生根,相关工作人员会积极征询项目区所在的镇(村)干部以及乡镇农、林、水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和要求,对征询的意见要在一定范围内研判会商,明确要义和主张。同时,还会重点收集、倾听项目区所在地群众的意见。”华波说,把村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项目建设也会顺利许多。在各项目区,都有许多热心村民,他们不仅建言献策,还主动担当起项目监督的职责。这些步骤看似复杂,却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

据了解,该县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站在2022年规划项目区红塔镇朱湾村高低不平的农田旁,房县胜利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朱胜利笑着说道:“目前我流转的农田、产量和收益都比较低,基本只种一季水稻,之后再根据市场和天气情况,种植油菜或其他农作物。当得知这片流转的农田,已纳入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感觉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在从事农机工作的朱胜利看来,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农田不平整、没有机耕路等,很难进行机械化操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就较好地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拿种水稻来说,农业机械可以完成耕、种、管、收等各个环节,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节约人力成本,最重要的是可以增产增收啊。”

建管并重 持续发挥效益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也是民生之本。今年4月,一面印有“情系民生,高标建设”的锦旗,送到了房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昝大林的手中。

“这本来就是我们该做的事情,不值一提。”问起九道乡塘坊垭村村民送锦旗的故事时,昝大林说,“村民把耕地当命根子,这面锦旗更加激励大家,要扎实推进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把这些耕地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三分建,七分管”,高标准农田管好、用好,才能发挥长久效益。昝大林介绍,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坚持和完善项目公示制、工程招标制、工程监理制、县级报账制、项目法人制、绩效考评制等运行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通过不定期督导检查,微信群管理等方式,及时发现并指出问题。对发现的问题限时整改,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做到开发一片,管护一片,受益一片。”说起如何持续发挥高标准农田的效益,华波补充说道,在推进项目建设中,坚持做到“以用促管,管用结合,工程竣工,管护上马”,避免重建轻管。在建后管护上,制订管护制度,签订管护合同,确保管护标准,落实管护资金,严格奖惩兑现,营造良好的管护氛围,提高项目建后管护水平。

虽然建了高标准农田,但如果农民还是保持传统的耕种模式,田里的机耕路和灌排渠等设施长期闲置,日常管护缺乏,这不仅没发挥出高标准农田应有的效用,还可能让其因管护缺失出现明显的质量下降。

“为了解决管护不到位的问题,我们支持和鼓励各乡镇调动村级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积极性,由村集体将高标准农田托管给专业合作社代耕代种。这样一来,既可以让村民受益,也可以落实管护主体,确保高标准农田建好也管好。”华波说。

据介绍,该县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持续完善农田设施的管护制度,并把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确保良田良用。严防高标准农田被占用,实行用地养地相结合,加强后续培肥,防止地力下降,确保高标准农田发挥长期效益。

调整结构 促进农民增收

“房县耕地总量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综合效益不高。因此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地保障了粮食生产,推动了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华波介绍说。

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同时,结合示范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措施,开展了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据统计,2019年以来,全县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项目区灌溉面积增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10%,水土流失量明显减少,肥料利用率提高10%,农田粮食生产能力平均每亩提高100公斤左右。

调整产业结构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方向之一。该县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积极探索“稻菌连作”模式,利用水稻收割后闲置下来的土地种植羊肚菌,每亩羊肚菌年创收约3.6万元。

军店镇小峪村就是“稻菌连作”模式的先行者。“每年10月,在原有的水稻田上种下羊肚菌,第二年三四月就可以收获。”该村党支部书记任世勇介绍,去年收益好的时候,每斤羊肚菌可卖500元,今年价格有所下降,但每斤也可以卖300元左右。

任世勇说,村民孟保国就是受益者之一。“去年,他种的水稻每亩收益1700元,羊肚菌的收益每亩35000元,加起来就有36700元,这比他外出打工强多了!”

除了羊肚菌外,任世勇还透露了村民种植水稻时的一个“小秘密”,“因为本地的黄酒比较有名,而且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村民在种植水稻时,会根据实际情况种植糯稻,待收获后酿成黄酒出售。以平均亩产1100斤糯稻来算,可产约1200斤黄酒,农民因此可增收近万元。”

“山区‘粮田’变‘良田’,就是要让村民‘粮袋子’满满的、‘钱袋子’鼓鼓的。”齐建琼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和有效途径,是一项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接下来,房县将继续推进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田园生态改善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有机融合,有效提升农田质量和产能,释放更多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上一篇:利川谋道镇借“凉”引智促发展
下一篇:增强本领,打开新时代事业发展新天地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