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潜江:瞧试点村新气象 喜乡村治理新变化

发布时间:2022-12-21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红色拖船埠。(渔洋镇供图)

村民主动参与村庄整治。 (马场村供图)

莫岭村召开院子会。 (后湖管理区供图)

辉昂合作社萝卜丰收。(通讯员 陈瑶 摄)

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蔬菜保供。 (通讯员 徐毅 摄)

村民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清理房前屋后。 (洪庙村供图)

共同缔造是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抓手。

今年9月,潜江市出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实施方案》,将渔洋镇拖船埠村、后湖管理区莫岭村大队等6个村(社区)列入共同缔造活动试点村(社区),将另外14个村(社区)列入共同缔造活动启动村(社区),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城乡建设、流域综合治理、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动员和组织群众广泛参与共同缔造活动。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先后走进6个试点村(社区),感受共同缔造理念给基层治理带来的喜人变化。

拖船埠村

齐心擦亮“红色船乡”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王顺娟

“天上的路,路上的树,若是你到这里来,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幸福。”

这首《天下有个拖船埠》,拖船埠村的老老小小几乎都能唱上几句。因为,歌里有他们的生活写照。

拖船埠的幸福,并非从天而降,还得从一场共同缔造说起。

拖船埠村位于潜江市渔洋镇,古时是荆州到汉口水运必经之地,每到冬季,很多船只在此上岸维修保养,故得名拖船埠。这里也是潜江新民主主义革命发源地,因此被称为“红色船乡”。

多年来,由于村里基础设施薄弱,空间布局不合理,加上年轻人外出务工多、自我造血乏力,拖船埠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一直有待开发。

去年以来,拖船埠村被陆续评定为全省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并作为当地全域旅游的重要区域进行打造。

利好政策纷沓而至,但美丽拖船埠怎么建?建成什么样?还得由村民说了算。“拖船埠村是大家共同的家园,自己的家园当然要自己来创造。”

一场场塆台夜话在村里新建的革命烈士纪念广场上火热展开,相关部门与村民一起畅谈规划,听取村民建议。

小南海水系连通工程,占地300多亩,计划打造集中连片水域,提供游船体验,增加水幕电影。可项目涉及到10户村民的鱼塘和自留地,施工方做好了拆迁“持久战”的准备。

没想到,一场塆台夜话开下来,涉及拆迁的10户村民纷纷表示支持,甚至主动捐出了自己的鱼塘和自留地。

就这样,在村民们的共同支持下,稻田公园、老街改造等30多个建设项目陆续完成。昔日凋敝的村落逐渐变成了景区,游客也多了起来。

为了让村民共享共同缔造成果,拖船埠村出台“拖九条”政策,探索村民共同经营模式,实行项目认领制、组团合作制、劳务聘任制等多种方式,鼓励村民以资金、技术、项目、劳务等要素入股经营项目。

目前,拖船埠村已发动村民新建农家乐、民宿、商铺等旅游业态15家,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

马场村

“积分制”让村里事变村民事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徐珊珊

12月9日,走进潜江市熊口镇马场村村委会,抬头便看见了醒目的“积分超市”。超市里,洗衣粉、热水壶、毛巾等生活用品应有尽有,每一件物品都备注了积分值。

1组村民曾凡武从4月份起积累了18个积分,他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年底准备兑换个大砂锅。”

不断增长的积分,是村民自觉参与村里事的直观反映。

马场村,因三国时期关羽追曹操屯战马于此而得名。这里有富有诗意的庭院楼阁、三国文化彩绘和连心文化长廊。“深挖历史,打造网红村。”这是马场村村支部书记张修军上任后的第一想法。

发展旅游,首先要装扮村容村貌。马场村创新探索积分管理制,调动村民参加村级事务的主动性。

张修军介绍,考核内容主要为议事参与、共建出力、移风易俗、矛盾纠纷、文明家风等多个类别,由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村民监督委员会等组成考评组,每月对村民进行打分。

刚开始,效果不尽如人意。张修军想了一些办法,如,把文明户的光荣牌由小变大,挂在大门口;志愿者在全村巡逻,看到有人随地丢瓜子壳,便跟在后面扫,让村民不好意思再丢。

渐渐地,村民意识跟上来了,一些陋习得以改进,除了自扫门前雪,还主动参与村庄整治。

“大家经常比一比,看谁的积分高。”村民谢先华说。

“积分制”管理,让马场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由“脏乱差”变成了“整洁美”,邻里之间矛盾纠纷也减少了很多。今年一季度,马场村人居环境整治位居全镇第一,获得1万元奖励资金,这些资金全部用于积分超市。

村庄美化后,马场村又寻思着,将“视频拍摄”纳入积分制考核,村民拍摄一条体现马场村美丽的视频,可获得相应积分。村民们开始拿起手机,学起了拍摄,目前全村有1000余人在抖音上发布了视频。

莫岭村

村民共建美食街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颜川慧

提到莫岭村,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但说起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可就声名远扬了。

没错,全国交易量最大、辐射力最广、影响力最强的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就坐落在莫岭村。

每当小龙虾上市季,这里比城市还热闹,卖虾的、买虾的熙熙攘攘。

“人气很旺,可村民的腰包却没鼓起来。”12月8日,莫岭村大队队长文勇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莫岭村村委会离小龙虾交易中心仅1公里,常常有些客商过来找吃饭、住宿的地方,却失望而归。与此同时,莫岭村紧临返湾湖湿地,往来游客也不少。

有人提议,何不建一条美食街,既能吃饭,又能住宿。此话一出,不少村民十分赞同。可是,建在哪?怎么建?钱从哪里来?

今年,莫岭村成立以队党支部书记为召集人的村民决策委员会,共7人,都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村民决策委员会也成为共同缔造的中坚力量。

决策委员会会长文元义代表村民,与村委会沟通了建美食街的想法,并找到相关部门,争取到了一定的项目支持。

经反复商定,最终选址在紧临襄岳公路的1组,这里近30户村民比邻而居,房前是马路,房后是牛棚、茅厕、菜地。“后面打造成美食街,前面的房屋则统一改造成民宿。”文元义说。

项目刚启动时,大家都在观望。“先拆我家。”村民王修艮第一个举手,并自己动手拆掉了猪房,不要一分钱补偿。

见此情形,其他村民纷纷行动起来。

工程队负责组织铲车,各家各户自己拖运。村民重新利用废弃的砖瓦,做菜园的防水泥墙。60多岁的汤光新花了半天时间,用废砖废瓦建起了一个整洁漂亮的菜园围墙。

齐心力量大。不到一个月,一条近300米的“新街”初具雏形,大伙取名“共建街”。

“美食街由政府统一建设,而民宿则按照统一标准,由村民自己出资建设,建成后可自己经营,也可对外出租。”文勇说。

沙街村

土地流转 三方受益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崔嫣

沙街村曾流行一首歌谣:“羊肠小道脚挨脚,雨天路滑实难行。人稠地稀滩外种,田肥物壮我堪忧。”

沙街村位于汉水边,滩田居多,发展产业难。如今,这个村一改“坐等要”,按照共同缔造理念,通过土地流转,实现村委会、农民与企业共同参与、共享发展。

12月初,辉昂蔬菜合作社在沙街村的850亩萝卜喜获丰收,赶在春节上市,应该有一波好行情。“这一步棋走对了。”合作社负责人宋文友说。

去年,宋文友在沙街村流转土地850亩种植蔬菜。不到半年,宋文友获得了投资收益,沙街村也同样受益。

沙街村党支部书记张书义介绍,按照流转协议,村集体向经营主体收取每平方米0.05元至0.2元的管理服务费。经营主体在经营过程中,村委会负责保障签订协议、协调纠纷等事宜,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土地流转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村民每年除获得一定土地流转费外,平时还可以到合作社务工,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一块土地,心系三方。沙街村有耕地1150亩,通过镇政府招商引资,将土地分别流转给辉昂合作社、南章莆公司等经营主体,种植蔬菜、中药材等。

为了保障各方利益不受损,沙街村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成立村民议事会、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对土地流转的前期调查、招投标、签约等环节进行监督。

“越公正透明,三方利益越紧密,产业就越能朝着良性发展。”张书义说。今年沙街村预计增加集体收入9万元。

村民的荷包鼓了,村集体腰杆直了,人心也凝聚起来。沙街村在共同缔造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感人故事:潜江在外创业人士张雷,自掏腰包为全村墙面刷白;为改善村容,6组村民王玉蓉将去年刚建的牛舍自行拆除,并卖掉喂养的7头牛……

金桥郡小区

大家的事商量着办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12月7日下午,在红庙社区金桥郡小区8栋前的凉亭里,几位老人正惬意地下着象棋。

这座刚刚修建好的新凉亭,背后还有一番波折。

旧凉亭是2016年修建的,平日里,社区老人会在亭子里聊天、下棋、打扑克。然而,经过几年风吹雨打,凉亭的木头开始腐蚀,四个柱子有些歪歪倒倒。

小区动议修缮凉亭,这时,出现了两种不同声音:老人希望修缮,而年轻人则建议拆除,理由是每天晚上亭子里人声嘈杂,影响休息。

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小区会同物业、业委会一起,发放700份投票意见书,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让大伙自己决定。

最后,赞成修缮的票占多数。但年轻人反映的问题也并非无理,于是,业委会主任徐毅和几名年长的下沉党员主动做起了协调工作,分头劝说老人:“年轻人白天上班辛苦,晚上你们玩到9点就回家,行吗?”

同时,按照大家的意愿,小区在地下车库的空白处,建起了一个老人活动中心,配套健身器材和桌椅,让老人们多了休闲去处。

这样的故事,在金桥郡小区比比皆是。金桥郡小区是潜江共同缔造唯一的城区试点,小区有10栋、15个单元、4000多人,规模不算小,要管理好不易。

物业经理徐运平介绍,该小区形成了社区、小区、物业、业委会协同共建的工作机制,发挥楼栋党小组长和党员中心户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共同”的方式,缔造美好家园。

在民意调查中,大家反映小区绿植老化,稀稀拉拉。小区原本要请园林专家,商定种什么树。这时,2单元王爹爹主动站出来,他退休前是园林局的干部,对园林绿化有研究。在他和几位懂园艺的业主商量下,基本敲定了绿化的品种,而且经济实惠。

徐毅介绍,还有照明路灯安装、小区安防升级、新建充电桩等民心项目,都是大伙群策群力完成的,可谓花小钱办成了大事。

洪庙村

“干部包联”带着干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洪林

充满文化气息的墙体彩绘,错落有致的现代村居,忙碌修缮庭院的村民……12月9日,在潜江市泰丰街道洪庙村,沿着宽阔平坦的乡村道路阔步前行,一幅秀丽画卷映入眼帘。

自正式启动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来,洪庙村引导村民出资、出力、出点子,参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让曾经的穷村、乱村变了模样。

“什么是共同缔造?起初村民不知道,也不关心。”洪庙村党支部书记余志强说。

泰丰街道选派60余名机关干部下沉洪庙村,每名干部包联1—3户农户,进村入户宣传共同缔造理念。

为了激发村民参与家园建设的积极性,洪庙村两委定期举行塆台夜话,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和村小组会议,收集村民意见158条,整合成13条切实可行的改造计划。

意见收集起来了,如何推进?洪庙村组织村内德高望重的能人贤者,组建乡贤智囊团、乡亲代表团,让他们带着群众干。

村里要拓宽村级道路,70岁的老党员余人惊无偿让出自留土地,不要一分钱补偿,还动员家人清理房前屋后。

党员带动群众,一户带动全村。如今,洪庙村627户主动出资出力,配合参与村里人居环境整治和民生项目建设。

村庄美了,还要持续美下去,洪庙村推行共评共管机制,评选结果与家庭荣誉称号相关联。村民余心语主动认领体育广场、休闲广场基础设施管护工作外,还带动家人一起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宣传引导等活动。在评选中,余心语家的得分遥遥领先,获得“美好家庭”的称号。

“洪庙是我家,我们要珍惜它、建设它、维护它、宣传它。”在洪庙村,朗朗上口的宣传语贴在墙上,也走进了村民心里。


下一篇:市人大代表、五峰幸福老年公寓院长尹章洲——让农村老年人活得有滋有味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