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黄石:新型集体经济铺就“共富路”

发布时间:2023-03-30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全市80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80%,其中一个村集体资产达1.9亿元——新型集体经济铺就“共富路”

黄石新港金海管理区万亩白茶产业园陆续进入采摘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龚雪 通讯员 易成龙 倪胜林
  工业之城黄石,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春耕时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该市广袤乡村,看黄石推动乡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市场化运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数据显示,目前黄石全市80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80%,100万元的村占比20%以上。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755家,其中国家级26家。
  黄石已完成农村集体经济“清产核资、清人分类、配股分红”,全市村集体资产总额63.2亿元,平均每个村781万元。全市809个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年营收50万元的均实现收益分红。
  由黄石市纪委监委牵头,建立农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管理平台,完成村集体“三资”合同清理,开展村社“账务分离”改革试点。
  资源变资产
  王曙村家庭年均收入超20万元

  阳新县富池镇王曙村,共5个村民小组、569户2561人。3月27日,王曙村党总支书记王何胜说:“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00多万元,两年后有望突破5000万元。”
  一个山乡小村,村集体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王何胜说,变化始于2009年。王曙村依山面水,长江黄金水道村前流过,华新集团建设了骨料生产基地,王曙村集体以1264亩矿山作价1264万元入股,股份占比9.26%。自2014年开始,村集体每年获得企业分红2600万元,“这些资金一半用来村集体投资和公共管理,一半用来发给村民分红。”
  王曙村一家玻璃厂因经营不善倒闭,法院三轮拍卖,均没找到接手人。去年9月,王曙村通过“四议两公开”,投资1600万元,拿下这家玻璃厂,经整修,前来洽谈租赁的企业有好几家,年租金达400万元。
  近年来,华新公司陆续在王曙村投资建设水泥、机制砂生产基地,建设起全国最大产能的单体水泥生产线,配套运输码头7月即将投入使用。依托企业,王曙村村民从事船舶运输等,年均家庭收入达20万元。村集体携手回乡创业村民,投资3000万元,紧锣密鼓筹备物流公司,以土地入股,投资1600万元的滨江大酒店即将封顶。
  王曙村携手五庄、大雅、孟铺村3个村,共建阳新金镶园港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投资1400多万元,建设120个蔬菜大棚,“蔬菜配送给富池镇三个工业园,日销售蔬菜3000多斤。”王何胜说,“村村抱团发展,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周边村民一同致富。”
  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王曙村去年为村民每人分红4000元至6000元,还为全体村民提供医疗保险、大病救助、死亡抚恤等13项惠民福利政策。王何胜说:“村里建起幸福食堂,供应早中晚餐,全村60岁以上的人,每天只收取1元钱。”
  资产市场化运作

四棵村集体资产达1.9亿元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位于黄石开发区·铁山区黄金山工业新区的四棵村,从传统村落成为黄石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征地拆迁、门面租赁、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四棵村富起来了,可到底有多少钱?没人清楚。该村党总支书记徐正家说,村集体在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聘请专业资产评估公司、财务审计单位,对村集体和经营实体的全部资产清理和估价,摸清家底,“村集体资产总额达1.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7809.23万元,流动资产为11248.77万元。”
  抢抓大冶湖核心区发展机遇,四棵村推进“一园三街”建设,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徐正家介绍,发展配套经济,在闲置的乌泥滩涂上建起四棵村机械工业园,为开发区的机械制造业提供配套产业,每年收益120万元;发展门面经济,以四棵老街、百花路、大棋路为轴心打造三条人气商业街,年租金收益320万元;发展物业经济,成立黄石市四棵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为还建楼居民提供优质物业服务,发展物业经济,每年收益80万元。另外,四棵村还有现金利息收益,每年600万元。
  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起来,四棵村为村民配股分红,经过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全村6264人确定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配股人员5851人。“按照测算,我们家庭10人可以配14份股,拿到好几万元分红。”60岁的村民田正东高兴地说,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农业产业化
  “两栖”农民投商务工不弃农
  阳新县坳上村位于鄂赣交界处,七山二水一分田,山高地偏,曾是省级贫困村,如今利用山水资源,走出一条共同富裕路。
  横立山脉绵延起伏,樟桥河蜿蜒曲折,走在坳上村乡间小路,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种满了腊米。腊米,又名吴茱萸,是一种名贵珍稀药材。“坳上村种植腊米树由零散、小规模,逐渐转向大规模、产业化。”坳上村党总支书记柯金昌介绍,该村50亩以上种植大户50多个,1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00多户,农业合作社5家,有1家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全村吴茱萸种植面积超过8000亩。2022年11月,坳上村入围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随着腊米种植规模化,带动种植户成为“土专家”,他们投商务工不弃农,成为新潮的“两栖农民”。种植户柯有法擅长病虫害防治、柯善武擅长剪枝、柯于跃嫁接技术高,他们带领全村种植户,不断提升技术、改良品种。腊米种植产业催生出腊米交易经纪人,村民柯善余说:“村里十几名经纪人,收购本村种植户的产品,还到湖南、安徽等地收购,年收购量达百万吨。坳上村成为全国闻名的腊米种植基地,产品俏销,高峰期达到180元/斤,年产量达到100吨,年收入能超过百万元。”目前,坳上村正在申请“阳新吴茱萸”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道地药材种植基地,成为“中国吴茱萸之乡”。
  过去,外出打工是坳上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如今产业兴旺,人居环境越来越美,吸引不少村民返乡,诞生一批批种植大户、技术工人、土专家、企业家……位于坳上村的劲牌枫林酒厂党委书记曹勇军介绍,全厂常年有200多名用工,均来自周边乡村,有技术员、品酒师、管理者、工人,月均工资从5000元至1.2万元不等,每年发给村民的工资近500万元。柯金昌说:“全村常住人口有1100多人,家庭年平均收入达到10万以上,家家户户都住进小洋楼,开起小汽车。”

上一篇:育秧用上流水线 “空军”出动战病虫 今年春耕有点“潮”
下一篇:山水为良媒 绿引百凤来——从利川招商引资成效看“两山”转化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