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记者董园园、通讯员吴桂军、雷钰琪)“我种植黄瓜、香瓜100多亩,豇豆200余亩,毛收入50万元。”8月15日,房县化龙堰镇汤峪村种植大户徐松喜滋滋地说,基地安置28名困难群众务工,每人每年收入可达3万余元。
汤峪村毗邻县城、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沙性土壤,适宜发展种养殖业。然而,因村民长期分散、粗放经营,满足于自给自足,全村没有一个成规模、附加值高的产业。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房县政协、团县委驻村工作队按照“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的思路,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设施蔬菜和中药材产业。
今年初,在化龙堰镇党委、政府支持下,汤峪村引进市场主体与村级合作社签订协议,通过提供统一供苗、技术指导、示范带动、定价回收等全过程服务,帮助合作社及社员巩固发展设施和露天蔬菜500亩,新发展中药材350亩,循环种植羊肚菌250亩。据测算,今年预计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增长3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