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剑军 通讯员 闵婷婷 陈玲
“青春向党担使命,匠心助教润新苗。”7月8日,荆楚理工学院支教队历经6小时的辗转跋涉,跨越440多公里走进武陵深山的老岩孔村,开启难忘的暑期支教之旅。
老岩孔村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层峦叠嶂,山路弯弯。支教队员们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又有哪些收获与感悟。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应邀前往探访。
播下梦想的种子
7月10日一大早,40多个孩子早早守候在支教点教室门口,看到老师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地走了过来,“老师好”的声音此起彼伏。
一双双渴望的眼睛,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立马抚平了首次支教的队员们原本惴惴不安的心。
对大山里的孩子们来说,支教队员不仅是老师,更是带自己看山外世界的大哥哥、大姐姐。
一天,天刚蒙蒙亮,队员王昭文就起床了,忙着准备手工课所用材料。“今天手工课的主题是——中国梦,太空梦。”在王昭文的讲解下,孩子们利用废弃塑料瓶、颜料、卡纸等材料学习制作了“火箭筒”。
“老师,怎样才能剪出这样的形状啊?”“老师,这个颜色可以涂在上面吗?”孩子们有着问不完的问题,他们全神贯注的目光、发自内心的掌声,让王昭文感动不已。
“我要当一名航天员,将来登上月球。”“我喜欢美术,长大了想当建筑师,设计好多高楼大厦。”“我的爱好是唱歌和跳舞,梦想是当一名音乐老师。”“我一定要考上大学,去实现我的画家梦……”
“一颗颗热爱科学、追寻梦想、探索未知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底悄然扎根。”王昭文说。
“坚持了才看到希望”
在支教点,有不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显得胆小怯懦,支教队员注重心理抚慰,努力帮他们打开心灵之窗。
在支教队员眼中,11岁的留守儿童刘雅馨不仅乖巧、文雅,还十分坚强。
通过家访,队员陈露涵了解到,小雅馨父母均在外省打工,她和两个弟妹由奶奶等人帮忙照顾。小露涵会唱歌跳舞,还会编歌,拿手歌是《苔》《放松,再慢慢升空》等。7月28日汇报演出,支教队特意选她当学生主持人。小雅馨毫不怯场,表现可圈可点。
“长大后你的梦想是什么?”“当明星。”面对记者的提问,身着连衣裙的小雅馨脱口而出。
来自秭归的向傲江是支教队中唯一的男生。他表示,教育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有个叫冉凌靖的5岁女生,刚来时一言不发。向老师鼓励他们互相沟通,多多理解。小凌靖脸上开始有了笑容,见到老师也主动打招呼了。
为鼓励孩子们,支教队员会同母校爱心人士为每个孩子写了寄语卡,贴满了整面墙,其中对留守儿童更是厚爱三分——
“爸爸妈妈虽然离你很远,但是他们很爱你,他们是为了给你更好的生活。”“姐姐本身也曾是留守儿童,请你们不要感到孤独,越是思念越要好好热爱生活哟!”“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到希望……”
“学到了学校学不到的东西”
“我学到了在学校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11岁的吴渝东自豪地说,他能把废报、易拉罐做成小房子、垃圾箱、火箭筒。
小渝东的变化,在县城开店的家长李秋凤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以前儿子很少早起,自从上了这个班后,每天7点就起床了,提前半小时赶到支教点,还敢大胆向老师提问。”
对待一群“小不点”,支教队队长熊君怡喜欢采用具象化的教学方式。比如,讲授团结的重要性时,她拿出一根细棍让大家折,很轻松就折断了;再拿出一把细棍,让他们再折,结果多数孩子使劲折都折不断。
“围绕团结话题,一个叫龚文豪的8岁男孩竟然说出‘抗美援朝’‘三八线’几个词,也是第一个在美术课作品中写下‘中国加油’‘我爱你中国’等字样的孩子。”熊君怡感叹,即便是大山里的孩子,对祖国、对历史也是很有认知认同的。
“走进了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真善美的种子”,咸丰县坪坝营景区公司副总经理向杰赞扬支教队员们。
得知支教队要离开了,5岁女孩欧阳怡琳飞奔过来,扑到熊君怡怀里,扑闪着大眼睛说“会想你的”。队员们为每个孩子送了祝福卡和肖像漫画,杨漫里收到的卡片上写:“愿你永怀善意,温暖坚定。”
7月30日,一些孩子及家长纷纷赶到支教驻地,自发帮老师们搬行李,小小的个头搬着重重的行李,队员们眼圈一个个红了。汽车缓缓启动,孩子们跟在后面一路奔跑着、呼喊着:“老师,再见!”“老师,祝您一切顺利!”
“孩子们带给我们的,远远比我们带给孩子的要多,他们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这条道路。”一位队员的感言代表了大家的心声。